< 返回
中国移动打品牌战

当联通不得不面对规模扩张和兼顾利润增长的两难境地时,中国移动乘机大打品牌战,加速新业务扩张

当随时拿出手机接通电话成为自然而然的动作,你根本体味不到“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的内涵。因为用户对中国移动网络无所不在的联想只不过是偶然间闪过。你可以把这种熟视无睹看做是一种习惯性依赖,但中国移动对此并不满意。2003年3月10日,中国移动正式向媒体发布动感地带 (m-zone)新业务计划。这一计划被称为中国移动新品牌策略的重要开端。

中国移动资讯部吴玉平认为,这是中国移动细分市场的开始。中国移动下一步会将“全球通”、“神州行”这些业务品牌和差异化客户品牌结合起来,树立中国移动新的市场形象。

中国移动的有关人士表示,在移动市场陷入低级的价格战泥沼时,中国移动需要进入更高一级的品牌竞争,动感地带(m-zone)即以此而为之。动感地带定位于年龄集中在15-25岁,追求时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用户。他们崇尚个性,对移动通信需求中娱乐、休闲、社交比重较高,也给中国移动开展更多增值业务提供机会。

按照中国移动的想法,“动感地带”同“商务干线”、“数码乐园”共同形成中国移动的三个新的客户品牌。其中“商务干线”主要为商务人士提供包括gprs和w-lan等上网方式,同步实现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等传送;“数码乐园”则是面向集团客户推出,包括向企业提供移动办公、gprs行业应用等服务。

事实上,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市场较量从没能停止过。中国移动一直忙着抢占业务和增值服务客户市场,对品牌策略运用弱于联通;而中国联通则借助自己擅长在品牌做文章。这就好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较量,可口可乐的产品线远远多于百事可乐,但可口可乐的广告始终没有陈慧林摇曳的身姿来得有动感和震撼力。直到你喝起雪碧、美年达、醒目、酷儿时不经意间的对可口可乐的关注才上心头。

不过,中国移动这次举措显然是深受其对手中国联通的影响。进入移动市场晚于中国移动的联通公司,自成立始就打起营销战术。“联通新时空”的营销案例已被列入mba案例库,更说明业务与品牌营销战术在其市场策略中的分量。2001年10月,联通正式开通cdma,而在半年前麦肯锡已经为cdma营销行动撰写了具体方案。上市前3个月,联通就先声夺人,将cdma市场调理的红红火火。

但当中国联通的营销策略运用到极致时,也不免产生问题。2002年5月,cdma手机在市场上售价还是五六千元,但3个月后,支付480元便可买到原价1558元的cdma手机。 显然,联通为了尽快扩大cdma用户规模,而不惜牺牲利润和原来定位的高端市场。2003年4月4日联通公司发布年报显示,cdma业务下半年亏损为3.9亿元人民币。

对这个电信消费高端客户群,中国移动也是垂涎已久。中国移动资讯部吴玉平一再表示:以局部市场高端定位带动市场份额增长将是中国移动推广重点。

中国移动对市场的预计是,2005年中国移动数据市场用户数将达到1.13亿时,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市场收入达到56.88亿美元。而在3g形势未见明朗的情况下,中国移动将尽快在不同细分市场利用品牌形象,推动数据业务的发展。

中国移动自认为其新品牌策略抓住了中国联通的软肋。联通营销策略上对公司净利润带来很大影响,当联通不得不面对规模扩张和兼顾利润增长的两难境地时,中国移动将乘机加速新业务的扩张。吴玉平表示,今年中国移动将基于新业务形态,推广基于gprs网络的“彩信”业务。他举例说,“彩信”在去年两个月的时间里获得了5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