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德隆——商殇

德隆——近年来最具新闻价值的中国企业之一。不断回味德隆的荣辱得失不仅可以折射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评价标准和商业理念,追索下去,德隆故事其独具的思想含量、哲学体系、世事情态、人性冷暖,无不超越冷冰冰的哈佛商业教案,成为真正意义东方文化熏陶下的商业巨著。从这个意义上说,德隆极具标本价值。

中国商人对胡雪岩的集体非理性崇拜

“未来五年,中国企业的商业理念超越不了德隆。”,和君创业董事长王明夫博士如是说。“德隆不能不说是成功的,但它又绝对是失败的,它的成功不过是失败宿命无意之间的副产品”。

德隆无疑是乘势而起。86年小小的朋友冲印点正好赶上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头啖汤;it热浪和第三产业都曾成为德隆的早期产业;92年稚拙而又真切的早期股票市场为德隆的原始积累提供了真金白银;唐氏兄弟的智慧和敏锐在历史机遇面前挥洒自如;更重要的是,唐氏兄弟和德隆在早年的不断碰撞磨砺中完成了对中国社会和商界的系统思考,德隆之志喷薄欲出。

观乎历史,转轨经济无一例外存在着大量寻租机会,波兰的煤炭和西伯利亚的石油都在混乱和纷扰中完成了建构社会财富新版图的历史使命,同样的故事似乎正在中国方兴未艾。在中国,官员和商人两种生态圈水乳交融,这两套在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居然在中国结合得如此完美。胡雪岩迅速成为转型期中国商人的集体偶像。百年前古人的盈利模式被疯狂顶礼膜拜无疑是对中国商人的群体嘲弄,宪政和法治的缺失使得在市场国家对社会经济做出主体贡献的商人阶层却不得不瞩目面命于官员阶级,这实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和不幸。我们无从探究德隆的原罪历程,想来木炭也不必强行为之洗白,当无法改造游戏规则时德隆只好默默遵守规矩,而且要做得更加出众。德隆起家在新疆,而没有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德隆把几大产业整合到旗下并具有绝对的控制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然而,德隆的雄心绝不仅仅拘于新疆。2000年6月,德隆总部移师上海,这昭示着德隆确立了要实现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跨国家经营的庞大目标,也确立了德隆外向型和集团国际化的战略投资的定位。从1994年开始至今的十年间,德隆的投资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农牧、饮料、娱乐、旅游、机电、汽配,以及信托、金融租赁、证券、保险、银行。德隆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的经济体。这个瞩目的德隆帝国其赖以迅速崛起的思想内核简而化之归纳成四个字——产业整合。

产业整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商业机会

“产业整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商业机会” ,2004年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次年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的发言《中国企业成长新动力:产业整合》激起了与会诸君的热烈反响,纷纷表示惊醒、开悟、理念革命。然而,德隆、复星、明天等充满理性和洞察力的民企早已完成产业整合道路的布局和占位,渐行渐远。

如果历史总是不断回溯,那么摩根时代将会是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家最乐于追忆的资本盛世。中国已经切切实实地处在类摩根时代的前期。计划经济的体制坚冰被打破,转轨经济重新高效配置资源,而依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导致的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伴随着霍夫曼定理所谓“重工业化道路”的不断趋近,工业化进程和兼并收购浪潮所导致的寡头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主流进程。这个进程理应也只能由中国的民营经济主导。

民营企业家们在混乱转轨中的原始积累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助推器,“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向实业投资的迅速转型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塑造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彻底改造传统东方文化中官商纠缠的商业气候。一个迅速成长中的成熟并负责任的商业阶层将有力推进当代中国的宪政和法治进程,进而影响并塑造有崭新思维模式的新一代中国人或一代中国新人,有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这也许正是德隆们苦苦追索的光荣和梦想。

血性菁英遭遇一个民族的沉重

中国产业的整合过程其本质是资源和效率的整合。现实中的资源调动却不以效率作为获取基准;反之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抑或梦想去获取资源却必须通过喝酒、贿赂和洗澡来完成。纵德隆英雄盖世,面对社会的庸俗化趋势,再崇高前卫的理念也只能苦笑无语。逝者如吕梁——“跟一个农民讲道理,有用么?”

“德隆模式”实属不得已而为。为了解决扩张冲动和资金匮乏的矛盾,民企德隆只能通过非经济的方式进行融资和产业扩张。不论是股权抵押、资产担保,甚至风险更大的股票质押和私募融资,德隆都必须承受巨大的融资成本。更为致命的是,这条脆弱的融资链背后还关乎政治博弈等诸多变量。既要用不断的产业扩张整合来获取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治诉求,又必须从实业投资提供足够的利润保证来维持资金的供给机制,如果产业整合的收益不足以支撑这样一条庞大而冗杂的资金链,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融资成本再度提高,德隆便有断链之虞。目前若想保持产融之间的平衡,对德隆而言,只有不断扩张产业,事实上从一开始德隆扩张的脚步便没法停下来,就像山坡上的滚球,下滑速度越来越快,收住脚步只能遭遇铁壁。

为了维持这条资金生命线,不能说德隆的工作不到位,唐氏兄弟江湖上摔打多年早已世事洞明圆通练达,在各方势力之间周旋得游刃有余。但是使之超越中国特色而备受赞誉的则是其理念的前瞻和精妙,几乎所有和德隆接触过、和唐氏兄弟交流过的学者、咨询专家都被他们宏大的商业抱负、横跨产业和资本两界的视野、利落精到的整合手法所震动。然而,令人肃然起敬的商业精英也无力扭转整个社会的沉疴。口耳相传的种种零散、冷酷的证据表明,德隆似乎正在被卷入更深邃的博弈轨道,庄股集体跳水的表象背后隐藏着难以想象的庞大势力。德隆正在被警告:哪怕仅仅是意念,也轮不到商人来操盘控局。德隆总是试图超越他人和自己,绕了个圈子之后却又回到最初的起点,终于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自己的命运,即使拥有荣耀和梦想。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和难以接受的结论。这是一个民族的沉重。

德氏西西弗斯

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然后让巨石滚落下来,他再把巨石推上山顶,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在这样的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消耗殆尽生命。但是,西西弗斯却在这种孤独、荒诞、绝望的生命中发现了意义,他看到了巨石在他的推动下发出的动感的美妙,他与巨石较量所碰撞出来的力量,是那般壮美,他沉醉在这种幸福当中,以至于再也感觉不到苦难。当巨石不再在他心中成为苦难的时候,诸神便不再让巨石从山顶滚落下来。

如果一定需要西西弗斯,那么德隆似乎甘心情愿第一次将巨石滚上山顶,并甘心承受滚落而下的绝望和悲壮。

早在三年前,一位资本界的资深人士便对唐万里当面指出:“(德隆)走的太远了,超脱整个社会环境和金融生态,迟早会崩盘。”据说,唐微笑不语。

“雄心勃勃、诗性飘逸、胆硬如钢、豪气千云”,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唐氏兄弟。学习德隆的企业很多,可是真正学到德隆灵魂和精髓的企业少之又少。德隆是在做情怀,而不仅是企业——这既是德隆成功之处,却也是其所有危机的根源。这次劫难也一定在唐氏预料之中,以自发的股价跳水与银行、券商共赴危局,德隆的豪情和格局值得称颂。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史。中国人是有英雄情结的,数千年特有的文化传统让国人习惯了跟随和群聚。德隆以其精英俱乐部的理念广揽天下英才。世间人人都有的、精神深处那沉睡已久的英雄主义情结,在灵魂深处同时苏醒而且激荡。一批批中国商界自视甚高的所谓菁英分子,自觉聚集在德隆这杆大旗麾下,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势,成就了某种东西。

德隆会不会像悲剧英雄般微笑着轰然倒下?

巨厦若倾,后来者只能在传说式的叙说中追索所谓德隆光辉岁月的欣慰与悲怆,在唏嘘中体味唐氏兄弟们珍视的荣耀和梦想。也许数十年后,德隆传说的价值才能真正展露出来。或许生命的河水本就是这样流淌。德隆,于历史长河中,其年华匆促犹樱花飘落白驹过隙,然而其刹那芳华不失永恒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