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万科中粮联盟 可遇不可求

与万科、中粮同类的企业还有很多,但是再出现如此资源互补的战略联盟的几率却很小

万科与中粮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注定会以多种合作方式愈发紧密。

6月30日,地产领袖万科和商业巨子中粮联手,以5.87亿元的价格,轻松拿下佛山市南海区一宗土地。这并不是2005年11月,借合作开发广州科学城鹏利项目实现战略对接之后,万科与中粮的第一次合作。今年3月,中粮旗下的g宝恒(000031.sz)与万科广州公司斥资1.88亿元,携手将广州市海珠区一块土地收入囊中;5月,万科竞拍成功北京丰台区万恒家园二期地块之后,宣布将中粮地产联合开发。

无论是“国六条”之后的联手拿地,还是已有项目的共同开发,万科与中粮的合作,都是“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

始自2005年4月的新一轮宏观调控,今年在政策层面上不断刷新。对于贷款的控制和户型的限制,虽然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亦不免掣肘的抑郁。要实现新一轮高速发展期的100亿元拿地目标,万科必须找到一个财大气粗的合作伙伴。500强企业、总资产达7000多亿元的中粮显然是上佳人选。而央企地产的重组,也给了万科与中粮合作的契机。联手拿地只是缓解高速扩张的资金压力的方式之一,北京丰台区万恒家园二期只是万科与中粮合作开发项目的开始。万科北京周卫军透露,今后万科在北京的所有项目,都很有可能与中粮合作开发。不难想象万科董事长王石笑称“万科这次是傍上了一个大财神”时的得意。

中粮在黄金地段拥有的可观土地储备也在王石的眼里。2005年第三季度,万科香港受让中粮鹏利地产子公司香港东台70%的股权,取得鹏利在广州的土地储备。广州科学城鹏利项目更是突破了万科多年“在广州拿不到好项目”的瓶颈。

中粮的目标也显然不仅仅是个输血者或者投资客。“我的计划是,未来几年内房地产的资产规模将占到中粮的15%-20%。”2005年履新中粮集团董事长之后,宁高宁已经将地产列为中粮未来的重要利润渠道。

2004年国资委提出由5家国企重组央企地产资源,中粮集团并不属于这五大国企之列。2004年10月,中粮集团收购深宝恒(000031.sz),置入大量储备土地。中粮旗下原有的地产公司鹏利国际,曾经创造了鹏利地产、凯莱酒店、凯莱物业等一系列品牌,有可能被装入现在的g宝恒,全面打造地产旗舰企业。再与地产标竿企业作为战略伙伴,正是规避将手中房地产资源拱手让出的策略之一。除了与万科的联手拿地,中粮一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积极搜寻土地,预计2006年土地储备将达450万平方米左右。

无论g宝恒亦或鹏利,中粮在地产方面一直以酒店、商业物业胜出,在住宅方面几乎乏善可陈。“目前,中粮的住宅地产业务在国内还排不上号,我们需要万科。”宁高宁的话透露了中粮在住宅地产方面的野心,也证实了业界对于其联手万科目的的推测。与万科北京项目的合作虽然需要贡献出50%的资本金,但是也获得了和万科这一国内第一住宅开发商近距离学习的机会。

与万科、中粮同类的企业还有很多,但是再出现如此资源互补的战略联盟的几率却很小。已经高度市场化的股份制(或者私有)企业和大型国企之间的信任契合,可遇不可求。而万科与中粮两家企业在领袖层面的友谊与信任,更是少之有少。

早在2000年,宁高宁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时,就已经与王石数度交手。从急于“做减法”的万科手中收购万佳超市,到在万科改制中出手入万科股份成为万科大股东,宁高宁和王石虽然性格上一稳重一张扬,却已经建立了了解和信任,语言相通,段位相近。这对于中国现有市场条件下的资本运作和战略结盟,几乎是最有效的催化剂,不可多得,也不是其他急于寻找合作伙伴的企业可以短期培育。

现在,虽然王石和宁高宁都表示,目前两家集团不会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进行融合,但是,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