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大兵索尼病在哪里?

金错刀《全球商业经典》执行主编

斯金格如何拯救大兵索尼?

10月17日,索尼新任董事长兼ceo霍华德·斯金格自就任后首次访问中国。他于10月18日访问上海,并于19日结束“中国之行”。虽然规格不低,并抛出了一个“索尼复兴计划”斯,金格这次中国之行似乎并未带来更大的兴奋点。

索尼也正在成为一个最值得反思的案例,最直接的反思是来自品牌方面。最近,在由《商业周刊》和interbrand联合推出的“2005全球最佳品牌”榜上,最大的赢家来自it业,ebay的品牌价值是57亿美元,比去年上升21%,最大的输家也是来自it业,就是索尼,其品牌价值为107.5亿美元,比去年下降16%。现在,不妨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想到索尼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可口可乐代表可乐,微软代表pc操作系统,ibm代表it服务,英特尔代表芯片,诺基亚代表手机,迪斯尼代表动画。以前,想到索尼首先想到的是酷,现在这一想象已被三星占据。索尼的品牌形象已经变得模糊起来。

索尼复兴计划的中心是推进体制改革。以2007财年为目标,索尼将采取精简非赢利部门和优化重组生产基地等措施,同时对前景乐观的业务部门,计划加大研发投资的力度。2007财年之前,索尼将斥资2000亿日元进行体制改革。

斯金格的另一大复兴策略则是复兴索尼品牌。曾经的金字招牌变得生锈起来,索尼的品牌个性正在变得模糊。这一点,斯金格应该是感同身受。9月14日,索尼公司宣布任命安德鲁?豪斯为首席营销官。首席营销官是索尼新设立的一个职位。豪斯此前在索尼计算机娱乐美国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该部门主要负责软件开发以及游戏机的销售与营销。斯金格对此明确表示:“索尼品牌是公司最大的资产之一。豪斯将努力打造索尼的独特品牌个性,而该个性反映了我们业务的所有方面。”

索尼这一行动不免让人想起三星在几年前的一幕。为改变三星产品在消费这心目中是低档货的坏印象,作为三星电子ceo尹钟龙1999年改革的一部分,大量具备国际视野的海外人才被当作新鲜血液被引入,金炳国担任了三星全球营销执行副总裁,为三星的形象翻牌离下了汗马功劳。

曾经是模拟时代的品牌霸主,却在数字时代遭遇到了品牌尴尬,不管斯金格将要如何动作,一个前提条件不可忽略,那就是数字时代的游戏规则,比如:

1、与众不同的品牌个性在极限竞争时代变得最为重要。被称为“定位之王”的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已经多次发出警告:对于企业而言,制造“与众不同”的产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挑战性,这才是一家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2、质量和顾客导向很难给品牌个性加分。索尼一直强调质量、服务和顾客导向,这些元素一度是索尼品牌个性中的坚强元素,但是,在数字时代,合理的质量和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期望,并不能形成差异性。

3、高价格也不能给品牌个性加分。在模拟时代,索尼一直靠高价格区分市场,但在数字时代,这一策略并不灵验,最大的反击者三星就采取了另一种价格策略,“品质与设计与索尼相比各有千秋,却又没那么贵”。

4、过广的产品线很难给品牌个性加分。在索尼的业务群里,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电子类62%、电影电视10%、游戏10%,广阔的产品线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也使消费者被索尼品牌的过多选择弄得不知所措。

5、丧失领导地位会让品牌个性很失分。想一想80—90年代,索尼特丽珑横扫显象管电视机市场的状况吧,当时的索尼代表着“酷”这个词汇的一切,时尚、波西米亚、华丽等。再想想walkman所制造的疯狂吧,成为第一的产品才能制造第一的品牌。当然,这些第一已经是昨日黄花。

杨福《环球企业家》执行主编

今天我们来讨论它的新ceo斯金格能否重震索尼,首先还是要从根本上反思:索尼为什么没落?

关于这个问题,此前有过很多讨论,但大多是就某一个层面展开:索尼的产品设计能力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它的媒体娱乐雄心过于庞大,希望从终端产品到内容源全部占有;内部官僚制严重导致对新技术、新趋势反应太慢;还有出井申之的变革没有得到前任ceo大贺典雄的支持……

这些解释,都有道理,但似乎再多反问一层,又有推敲的余地:偏执狂才能生存可以解释英特尔的成功,为什么索尼在标准上的坚持反倒成为众矢之的?战线拉长的做法在三星那里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协同效应,在索尼为什么就是拖累?强调纪律性是丰田成为全球竞争标准的关键,在索尼为什么就导致了僵化?

斯金格很聪明,没有纠缠于这些短时间内无法理清的问题,他直接展开了变革。他跟我们杂志的记者说:“索尼今后的产品开发将围绕那些‘冠军产品’进行”,这应该是很核心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产品多少,不是产品线的长短,不是对趋势把握的准确与否,真正重要的,是能不能多几个playstation 2这样的大卖产品。

我想,索尼中兴,还是有胜算的。随着tmt(电信-媒体-技术)或者ted(技术-娱乐-设计)这种大行业的融合,未来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怎么抓住消费者?提供给消费者什么产品?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理解为:你有没有杀手级终端产品?有没有内容源?

索尼有目前最成功的掌上设备之一psp,有哥伦比亚三星和米高梅的组成全球最大的电影片库,从产品这个层面讲,它比其他媒体公司,包括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迪斯尼,都有先发优势。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态度问题。索尼以前有一种贵族式的矜持:我设计出近乎艺术品的电子产品,而且我的标准不与外界开放。但就像默多克在紧锣密鼓收购了一堆网络公司之后说的:以前的媒体公司是在把产品推向客户,现在是客户自己来选择。索尼必须增加自己成为被选择对象的概率,这就需要更开放,更多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更有效的与行业结盟。

张中峰盈媒社董事长兼首席顾问

我觉得斯金格针对索尼的举动,大部分都是可以想得到的,本身并没有做的多么意外,他没有做出让人惊讶的举动,不管怎么做,有几点精神我认为事关索尼中兴的关键,也许是涵盖在他的策略里,我们没有看到:

第一,让酷归来。酷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精神,弥漫在整个企业的行为里,企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酷来引领。比如酷的表现,索尼的产品还是很精到的,但是,它对酷精神的传递出了问题,不是索尼不酷了,而是周边的酷产品太多了,它就显得落伍。比如说,它可以做这些举动,他可以请日本最伟大的设计师山本耀司给索尼设计一款产品,就像彪马当初邀请几个建筑大师设计了几款鞋,因为几个酷动作,成为运动产品的酷品牌。索尼需要更加彻底,甚至有点偏执。酷精神是一个符号,不仅使设计研发人员有了新思维,更重要是给消费者传递了一个信号:它的产品是足够酷的。

第二,产业链的完美打造。索尼在娱乐、电子上非常有优势,这是非常符合时代精神上,但它并没有把两方面的资源做完美的整合,苹果就是把娱乐和电子产品进行了一个完美的整合,这就回归了企业本位。在索尼帝国的内部,娱乐和电子这两大版块,要充分接通地脉,像光速一样互为传递,索尼拥有这方面的充分的资源,关键是找准中间的管道,这方面世界上没人和他竞争。

第三,就是所谓的品牌打造。只要这两方面打造好,消费者的感知一定是比现在更清晰,品牌接触点会更清晰。现在,不是说索尼的产品不好,而是索尼现在是不被注意,索尼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有点老态了。所以,很重要的是索尼如何传递它的酷精神,传递它的不可替代性。而且,传递的方式要创新,这方面可可学习的企业很多,甚至它可以向奢侈品学习,索尼要以颠覆性思维重建品牌传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