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海尔的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名片”。在成功的企业品牌策略中,海尔堪称佼佼者。在首届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共评出57个全国各牌,其中海尔集团公司囊括了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空调器、微波炉、彩电等5种家电产品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是什么原因使海尔品牌取得成功?

创立品牌从冰箱开始

名牌成长与名人的成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名人,企业创名牌也是一样,名牌是历史的积淀,是企业文化的延伸。企业的品牌只有在与消费者千百次的交换中,才能逐渐被接受和认同;只有背后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企业,才有可能创建出经久不衰的品牌。

海尔的品牌策略是从名牌积累阶段开始的。从1984年到1991年,在7年的时间里,海尔只做了冰箱一个产品。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传媒渠道来打造冰箱名牌“海尔”,从而使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得以不断提升。到1991年,海尔冰箱产量突破30万台,产值突破5个亿;全国100多家冰箱企业,海尔唯一产品无积压,销售无降价,企业无三角债;海尔商标在全国家电行唯一入选“中国十大驰名商标”。张瑞敏把这7年叫做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实际上可看作是品牌的原始积累阶段,一个从无名到有名的阶段。

建立良好的品牌是一个为产品创造独特身份的过程。它不但能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记忆,使他们易于将产品相对于其他品牌的产品来做定位。而且,一个良好的品牌能让企业把产品的定价提高,从而得到可观的利润。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海尔品牌的定位就是走的优质品质、优质服务、优质价格的“三优”路线。张瑞敏砸劣质冰箱事件,就是海尔“质量兴企”的起点,也是树立“真诚到永远”核心品牌价值的起点。虽然海尔在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众多产品领域均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却不曾发起一次价格战,这在价格战频仍的家电市场是一个奇迹。虽然也有人抱怨海尔的产品太贵,但是,他们仍然以家里有海尔的产品为荣,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他们内心看来,海尔是有理由贵的。应该说,海尔的品牌战略一开始就具备国际品牌的基因,充分表现出海尔的品牌远见。事实上,海尔今天能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乃至“中国第一品牌”(2003年,海尔以品牌价值530亿元名列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和它长期以来坚持的品牌战略分不开。从全球来看,海尔也是声誉和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品牌。

品牌延伸步步为营

品牌延伸是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所推介的重要营销策略之一,即以现有品牌名称推广新产品。品牌延伸策略确实具有多种优势。首先,企业在利用自己已经树立起来的市场形象介绍新产品时,容易赢得消费者好感,人们“爱屋及乌”的心理会使新产品受到市场格外的青睐;其次,企业使用数年、数十年的老牌子,顾客熟悉,消费群体稳定,给新产品冠以老牌号容易被消费者认可、接受;最后,借用原有品牌比重新培育一个陌生的新牌子经济划算,企业可以节省一大笔品牌宣传推广费用。然而,利益和风险始终是并存的且二者是对等的。美国广告学专家艾·里斯将品牌延伸策略叫做“陷阱”。之所以称其为“陷阱”而不叫“错误”,是因为延伸品牌的做法有时的确能够奏效,但是策略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如果使用时机掌握适当,分寸把握适度,可以使新产品搭乘老品牌的声誉便车,一荣俱荣。反之,如果使用不当,特别是超限度使用,则容易落入品牌延伸的陷阱,一损俱损。那么,企业在品牌延伸时如何规避风险呢?海尔提供了以下答案:

一是步步为营,也就是品牌延伸要以一定的品牌优势为基础。在海尔的名牌积累阶段中,海尔先从冰箱做起,使之成为名牌。然后从1992年到1995年,海尔品牌逐步延伸到电冰柜,空调等制冷家电产品。1997年,海尔又进入黑色家电领域,1999年,海尔品牌的电脑成功上市,现在海尔集团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58大门类9200多个规格品种的家电群,几乎覆盖了所有家电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尔家电王国的形象。名牌竞争力为海尔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保障。张瑞敏把海尔的这种多元化战略概括为“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二是实施与同心多角化战略相一致的延伸策略——同心性多角化。面对新市场,以原有技术、特长和经验为基础开发新产品,犹如从同一圆心向外扩大业务范围,以寻求新的增长。如一家生产收音机的企业决定利用原有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录音机,这种多角化经营,有利于发挥企业原有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风险较小,易于成功。海尔的品牌延伸,就是坚持了产品与原产品在技术、销售、产品类别上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从冰箱到冰柜,再到空调,都与制冷有关,从而使海尔从一个著名的冰箱品牌成功延伸到制冷品牌;然后又从白色家电向黑色家电延伸,将海尔品牌延伸到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由于这些延伸有深厚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积累,使消费者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海尔从冰箱品牌到制冷品牌,再到家电品牌的转变。

三是成功应用副品牌策略。这是海尔品牌策略的技术操作层面的成功路线。走进商场,家电产品琳琅满目,海尔冰箱、冰柜、空调、彩电、洗衣机等尤为抢眼。这不仅在于活泼可爱的海尔兄弟让人感到亲近,还在于其“帅王子、小王子、小超人、小状元、小小神童”等昵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海尔这种用一个成功品牌作为主品牌,来涵盖企业生产制造的系列产品,同时又给不同产品起一个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名字作为副品牌,以主品牌展示系列产品社会影响力,而以副品牌突显各个产品不同个性。

介于一牌多品和一牌一品之间的副品牌战略,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品牌延伸策略,它利用消费者对现有成功品牌的信赖和忠诚,推动副品牌产品的销售。从海尔的实践看,副品牌战略确实对统一品牌战略进行了有效补充,成功避开了多品牌战略和统一品牌的陷阱。企业品牌就像人的姓名一样,如果把“主品牌”比作“姓”,“副品牌”就像是“名”,有姓有名更容易把产品区分开来。比如海尔,家电品种繁多,所有家电都称海尔,不便于消费者区分,让人印象模糊。海尔把0.5公斤的小洗衣机叫即时洗、电视机叫探路者、美容加湿器叫小梦露,消费者对其一目了然。对同一商品,也可用副品牌将规格、品位、档次、功能等区分开来,如海尔冰箱选用“小王子”、“帅王子”、“小小王子”等。主品牌往往难以充分展现每个产品大类的个性,副品牌正好能弥补这一不足。如“神童”轻灵地展示了“海尔-神童”洗衣机的电脑控制、全自动、智慧型等产品特点和优势。实施这一策略的优点,一是为品牌延伸预留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主品牌形象在竞争中往往不便做大的变动,副品牌则可随时间、地点和产品的特征不同而做出相应的变动,为统一的主品牌不断推出新产品留下了空间和余地。二是使用副品牌兼具商品促销功能。海尔的副品牌往往概括了产品特征,贴近目标市场的审美观念,能造就新的刺激,树立新的概念,创造新的卖点,对市场促销作用比较明显。如“即时洗”、“健康快车”、“冷静王”等,容易拴住消费者的心,缩短与消费者的时空距离,促使消费者把购买欲望转化为行动。

维护品牌从点滴做起

建立高价值品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成功的品牌策略不仅仅是起个好名字,花钱做广告,更重要的是不断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维护,才能使品牌价值不断得到提升。海尔品牌维护策略的成功实施主要表现在:

围绕核心价值维护品牌。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终极追求,是一个品牌营销传播活动的总纲,企业的一切传播价值的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是否拥有核心价值并长期坚持这一核心价值,是品牌战略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海尔的核心价值是“真诚”,品牌logo是“真诚到永远”,海尔的星级服务、产品研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延伸。海尔认为:要建立用户对海尔品牌的忠诚度,企业首先要对用户忠诚,消费者对海尔的忠诚来源于我们的理念,即把用户看作是上帝。为了保持和培养消费者对海尔的忠诚,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如在产品开发上面,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不断提供更新换代产品。现在海尔平均每天开发一个新产品,一天申报两项专利,这就增加了海尔品牌的吸引力。在用户服务方面,公司不仅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担忧,而且提供额外服务,定期调查用户的满意度,甚至用高价收购用户的意见,以便及时改进企业的工作,使用户永远满意。海尔不仅仅强调售后服务,还强调售前、售中服务,到目前为止已全部实现国际星级服务,一般企业强调的仅仅是产品的维修,而海尔认为服务不仅仅是维修、安装、答疑等,还应该了解消费者的意见、需求,以便进行产品的再开发、再改进。

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品牌策略中。海尔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形成了企业的价值体系。在质量管理上,海尔有自己的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海尔提出“赛马不相马”、“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推出“部长竞聘上岗”、“农民合同工当上车间主任”等大量案例,构造“人才自荐与储备系统”、“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末位淘汰”等管理机制;在品牌战略方面,提出“企业是船,名牌是帆,文化是灵魂,人是根本”、“先难后易创品牌”的理念,推出“冰箱高价进德国”等案例,构造“名牌=质量+策划”的机制;在内部日常管理方面,提出“管理无小事”等理念,“不容易就是把公认为容易的事做对1000遍”,推出“管理看板”、“6s脚印”等,构造oec管理、目标控制体系。如此等等,海尔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贯彻,完成了品牌与文化的结合、市场与管理的接轨。

责任编辑/张守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