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管理协会成壳海尔mbo坐实

日前,来自s*st石炼(000783.sz)公布的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长江证券的公告显示,长江证券的控股股东青岛海尔(600690.sh)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海尔投资)以及其实际控制人青岛海尔集体资产管理协会(2001年7月由海尔内部持股会改名而来,下简称海尔管理协会)将全面进驻。同时,这也揭开了海尔投资和海尔管理协会8年mbo历程。

资料显示:2000年8月,张瑞敏在青岛高科技工业园(高新区)海尔工业园以2.97亿元注册成立了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当时海尔持股会持有4275万元,持股95%,海尔集团公司出资225万元,持股5%。公司最初的三名董事为张瑞敏、杨绵绵和崔少华。这也揭开了海尔mbo崭新的一页。

而在2001年,青岛海尔利用增发募集资金和部分自有资金共计20亿元,向海尔投资溢价收购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74.45%股份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20亿元一次性转让给海尔投资。海尔投资自此正式开始了对海尔集团资产的腾挪,也开启了张瑞敏携海尔管理层挪移海尔集团资产的新一页,海尔投资正式发挥起吸纳集团资本的真正使命。

公告显示:此后,海尔内部持股会通过增资扩股,逐渐将海尔空调器资产注入和向海尔投资注资的方式,使海尔投资注册资本达到2.97亿元,海尔内部持股会的持股比例也上升至99.2%,海尔集团公司仅剩0.8%。

在获得海尔集团的资产注入以及资本注入的情况下,获得海尔集团资本支持的海尔投资在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入股青岛市商业银行、控股长江证券、设立海尔纽约人寿。

金融领域的扩张并不能实现海尔投资对海尔集团的资产全面挪移,也无法实现管理层对海尔集团的mbo。海尔投资在非金融资产扩张也在大张旗鼓的进行着。有资料显示,目前海尔投资旗下直接控股的公司可查证的就已经达到12家,包括海尔电器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新经济咨询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设备管理有限公司等,总资产(包括海尔品牌)已经超过650亿元。

随着海尔投资资产的不断膨胀,海尔集团的资产正在萎缩着,到目前为止,海尔集团旗下资产只剩下两家上市主体公司:上海a股的青岛海尔和香港上市的海尔电器,而两家上市公司的采购与销售却已经被纳入海尔投资旗下的控股公司,海尔集团所能够延续和生存的根本已经被海尔投资所垄断。

链接

青岛海尔投资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是青岛海尔集体资产管理协会。青岛海尔集体资产管理协会是一家经青岛市民政局批准设立的社会团体法人组织,属于非盈利性机构,因此没有股东,青岛海尔投资的高管也无青岛海尔集体资产管理协会的股权。

青岛海尔集体资产管理协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而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理事会具有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选举和罢免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决定本团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等职权。

青岛海尔集体资产管理协会理事会的组成如下:理事长为张瑞敏;副理事长为杨绵绵、武克松、邵明津;理事为柴永森、梁海山、周云杰、张智春、金导谟、喻子达。而海尔集团的董事局成员为:总裁杨绵绵,ceo张瑞敏,高级副总裁武克松,柴永森、梁海山、周云杰、喻子达为副总裁,张智春也是海尔集团的空调本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