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联想借“船”出海 “国际化”战略胜算几何

在振奋的话语中联想人骄傲、自豪。

可在刹那的兴奋之后,一些联想人不免有些忧虑。“联想的人数壮大了一倍,原ibm的近万员工,将被划分到新联想中。”

也许这一切对近万名原ibm员工来说,离开蓝色巨人的怀抱,并不如自己所愿,但从目前来看,他们的位置还能得到保证。而对于那些联想的员工呢?

人员的重合是肯定的,调整是必须的,而裁员也是难免的。当那些与收购合同捆绑,被算成n多美金的ibm人来到联想的时候,对联想现有人员结构的冲击将是巨大的,近日的消息是,联想裁员30%,也就是3000人左右。

走国际化道路,是被“逼”出来的

继惠普康柏合并案之后,it界最大的一桩并购联盟案便是近日已被各家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

资本的力量是奇妙的。联想规划了数十年的世界500强目标仿佛在一夜间就变成了现实。在国人欢欣鼓舞之时,考验联想公司智慧的难题也不少:布局于全球的研发采购供应链以及客户渠道如何整合?ibm个人电脑原来的客户会不会认同联想?新公司内部的管理和文化如何整合?柳传志对记者说,“今后这些风险联想都想过了。但不这么做,窝在国内更难受!”

it业面临大整合,这是大势所趋。不当pc王者,联想未来的路将越走越窄。联想、tcl这些国内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大多都是逼出来的。

其实,并购ibm的pc业务联想面临11.5亿美元的现金支出,实际上这已使联想倾囊所有。

根据联想公布的消息,此次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将付出17.5亿美元的成本代价。其中,联想将为此支付给ibm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同时,还将有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具体到资金的来源和调度,联想表示,目前联想有4亿美元的现金,但在此次并购时,联想的股东和投资机构认为全部使用现金完成并购并非最优的方式,因此联想并购动用的资金包括自有现金和部分来自银团的美元贷款,使资产负债率达到27%左右,联想的股东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和比例。

但是,联想的解释显然远远不能消除有关各方对此次收购资金方面的疑问。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此次收购联想动用了银行借款使其资产负债率达到27%,虽然依然处于安全线之内,但资金链过于紧张的情况应该是属实的。根据联想2004-2005中期年报显示,联想共有约值31亿元的港币现金,另外还有30亿元的港币银行授信额度。为了完成此次收购,除去股票外,以6.5亿美元现金和5亿美元的负债来看,联想将面临11.5亿美元的现金支出,可以说,为了实现这次收购,联想已经倾囊所有了。因此,业界对于联想能否持续支撑生产投入并规避意外风险自然颇多疑虑。

“我认为联想这次收购,资金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当然,疑虑的声音并非业界惟一的台词。国内著名it评论人士方兴东认为,从短期看,联想会面临资金压力,但通过资本运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次并购,不能简单地看成ibm甩包袱的行为。如果是为了卖钱,ibm应该可以卖到100亿至200亿美元。这次ibm以这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并且在联想占有这么大的股份,本身是出于战略考虑,ibm不会让联想有资金问题。以这么低的价格出售给联想,本身就是ibm对联想的帮助。联想和ibm的资本运作,会着眼于今后几十年的预期,资金不会是一个问题。

卖掉pc,是否失去了支撑ibm航母的无形价值

联想是legend,ibm是think,他们都在“想”。遥想40年前的那一幕,ibm以开放的姿态拉开了pc革命的序幕,从大型机时代到个人电脑时代,pc革命的确掀起了全球it工业波澜壮阔的创新潮流,由此it技术走出了大型实验室,进入了商业视野,并成就了今天微软这样的软件工业巨人。最终比尔.盖茨预言的实现了“每台桌面都有一台pc机”的梦想。不过现在,随着商业市场个人电脑的普及,pc似乎的确走向了“后pc时代”。

但是,有多少人敢真正放弃pc呢?从国外来说,康柏放弃了,于是灭了门;从国内来说,长城丢失了,于是品牌价值急速下滑。

所以,业内一些人士,对此次ibm放弃个人电脑业务并不看好。一位资深媒体人对记者说:“不管ibm是否承认,在我看来,ibm的品牌载体就是pc。它是维系ibm整个产业链条体系的品牌之绳。”

他认为,尽管pc现在是赔本交易,尽管ibm卖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以及卖it服务更赚钱,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他们能够看到后者这些产品吗?ibm贴在这些产品上面的品牌logo能在忙碌的写字楼里、明亮的机场大厅里、温馨的卧室里出现么吗?

“ 在ibm赚钱最多的金融、电信行业里,如果ibm不卖自身品牌pc了,那些银行、电信的普通工作人员能相信为他们提供it服务的公司是ibm?尽管他们的服务器、中间件和数据库可能是ibm提供的,但是,随着工作台上安置的其他品牌pc越来越多,他们必将悄悄丧失对ibm服务的依赖感。”

其实,“品牌载体”功能不仅仅适用于老客户,其实对吸引新用户也很奏效。一个潜在的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服务时,必然会选择自身所熟悉的品牌。一个公司的整体服务水平如果是一致的,那么,任何一个产品的服务体验都能直接影响该公司的其它类产品的销售。一个产品影响了一个人,然后这个人再去从这个“载体”去接受该品牌的其他服务,这才是活生生的广告效应。

卖掉pc,这是不是ibm正在失去的价值?一个支撑ibm航母的无形价值。

双方的合作将面临两大方面的挑战

对于此次在全球关注下的“收购事件”,idc中国公司副总裁万宁表示,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是联想国际化的有效实施,通过将联想和ibm销量进行简单相加,新联想的销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三位。但现在谈此次收购将会对产业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点为时过早。

就目前看来,收购对双方来讲都具有正面意义。联想具有大规模生产、制造管理能力,其成本控制管理也比较好,而ibm则在技术研发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此外,在idc看来,中国是ibm亚太市场上继日本后的最大市场,ibm仍非常看好中国市场,联想也看中了ibm的欧洲、美洲、日本的市场,双方的牵手,可谓优势互补。

不过,万宁认为,双方的合作也面临两大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联想和ibm在企业文化方面的融合,另一方面是缺乏管理如此庞大的国际大型企业的经验。

毋庸置疑,走出去的企业必然有其一定的技术优势,而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低廉人力资源等构成的成本优势。而这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公司永久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他们始终要面对wto后与国际对手在这些本土资源上的对等开放。一旦如此,我们就该开始反思成本优势消失殆尽之后的持续发展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