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科技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是为了利用罗利以及周边地区高等学府聚集的优势,于1959年建立的一个商业化的研究基地。教育在罗利2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最早的女子学校到非洲裔学院再到州立大学,罗利以及周边地区如今拥有多家全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杜克大学最为知名。实际上“三角科技园”的名字的由来就是由于它位于这三家大学之间的三角区,而同时这个地区又恰恰是处在罗利、杜兰和查普西尔这三个城市之间的交接地带。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这个园区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总共也没有几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但是随着1965年商业巨人ibm的大驾光临,这个园区开始了真正的迅速成长。今天这个园区里已经包含了超过100家世界知名企业的研发机构,这里主要的“居民”包括医药、生物科技和ibm这样的计算机科技企业。有意思的是,园区中总共38500名企业员工里有14000人都是ibm的雇员。
毫不夸张地说,40年来,ibm在整个“三角科技园”甚至是整个罗利周边地区的经济历史上都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正因为如此,当联想宣布要收购ibm pc业务的时候,作为ibm pc研发、设计以及市场中枢的罗利一度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从政客到市民都对这件事情充满了兴趣和疑问,当然,就更不要说生活在这里的3000多名即将并入联想的ibm pc员工了。“让他们接受自己”,其实是联想在踏上这片陌生的新大陆之前就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心向背
在这3000多人之中,最早开始认识联想的当然是那些高管们。联想集团的cmo迪帕克-阿德瓦尼(deepak advani)以前一直是ibm pc部门主管市场的副总裁,由于工作关系他以前经常到中国出差,所以比其他人对联想的了解更多一些。但是他真正开始接触联想还是在2004年的4月。当时,联想与ibm已经就交易谈到了比较深的层次,一支庞大的、包括杨元庆在内的联想高管队伍来到罗利开始了初步的“相亲”活动。
“那是我第一次与杨元庆见面。” 迪帕克-阿德瓦尼回忆道,当时他做的是关于ibm pc市场产品战略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的报告,整个报告大概90分钟。“而在我的演讲结束之后,杨元庆主动走过来问了我大概10个问题”迪帕克说,“我很吃惊地发现虽然中间隔了一层翻译,但是他对我的演讲完全理解了,他一定听得非常认真,因为他的问题都是最关键的问题。”
联想当时对ibm pc的兴趣显然是写在脸上的,毕竟这个在ibm中已经有些拖后腿的业务还是联想的主营业务和走向世界级的通道,这让罗利的高管们感到与这些人迅速找到了共同语言。ibm pc的高管们其实很重视这一点,因为他们相信这直接关系到ibm pc的未来,当然,还有他们自己。
随后ibm pc的高管们开始持续不断“回访”,而联想的高层也几乎每个月都会到美国去交流,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到中国的实地参观让ibm pc的高管们开始对原本陌生的联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越来越看到了ibm pc对于联想的重要价值,也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受重视的感觉。实际上,在刚刚宣布并购的时候,这些ibm pc的高管对内部做的“思想工作”就是把这种感觉传导下去。“当时我们所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判断告诉员工――这次并购将会让大家所做的事情更加具有价值。因为联想比ibm更加寄希望于我们。” 迪帕克-阿德瓦尼这样说道。
“联想比ibm更加寄希望于我们”无疑是个关键句子。迪帕克把其后的变化形容为一个“神奇的转变”――“当ibm pc的员工第一次听到并购消息的时候吃惊、不知所措甚至恐慌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了解了细节之后,几乎在一霎那之间焦虑和不确定感就转换成了对于未来的兴奋。”
这种瞬间发生的变化其实很容易被理解。在经历了多年来pc业务在ibm中的地位衰落和已经持续多年的将要被卖掉的传言之后,ibm pc的员工也许真的更愿意接受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至少在精神上,这些人对变化并不是没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