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品牌与路线之争:英特尔与amd,新格局的开始

当一个公司能够占据市场垄断份额,并处于产业的最上游,基本能够“控制”它的下游合作伙伴的动向时,它的对手反攻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当前者在节骨眼上犯下“路线性错误”时,形势将完全改变,像跷跷板一样无情地倾向于后者。

技术路线:向左走,向右走

对一个人来说,几年前的选择决定了现在的生活,而现在的选择也决定了未来几年的生活。一个公司同样如此。

追求主频不断提高的技术路线,使得英特尔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从竞争的角度来看, 英特尔在主频上的追求并没有错,直到amd opteron处理器的出现。因为在没有后者之前,英特尔并不知道amd怎么出牌,换句话说,在主频上应用摩尔定律将成为它的优势策略。

随后,作为反手一击,英特尔在应对64位opteron的挑战上着实有点烦恼,由一贯领先变成了跟随,并且步伐变得有些乱。习惯了打右手球的英特尔一时间难以换成左手。在此番仓促应对之后,又有消息传来,英特尔正在悄悄着手开发一种名为“岩希尔(yamhill)”的处理器作为换代产品,作为对安腾的补救。

win-tel联盟一直被业界看作引领每一次技术变革的典范,在安全问题格外受到关注的今天,却失去了与windows xp sp2同步推出的机会,拱手让与amd.

同时,amd多年间的亏损以及对暂时利润的追求,使得英特尔忽略了这个小弟弟以及它采取的低价策略,而这些都给予了amd很多的时间和空间。

伙伴关系

英特尔的成功不仅仅源自技术,更与市场运作息息相关。多年以来,“intel inside”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被写进了国外几乎所有的mba的专业教科书。该计划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在最终用户当中建立品牌识别理念;另一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使cpu成为消费者的关注对象,而不是计算机的品牌,同时对pc厂商在市场推广上准备真金白银的支持。

作为pc时代的领袖,市场老大的位子也着实不好保持,尤其当整体产业环境不如当初的时候,对下游合作伙伴的支持和态度将更加重要。上下游的伙伴们同甘共苦的双栖关系也正如冬天雪地里的一起偎依过冬的豪猪,需谨慎处理远近关系。

由于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务实,对芯片厂商来说,产业链条的末端已有些鞭长莫及。而中间的pc厂商的位置将比以往更具有战略地位,他们站在谁的一边,谁就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哪怕只是一个尝试。跟随者的蚕食往往从最基本的“能否多一种选择”开始,最后变成挑战者,围城效应也自此突破。

当“另外一种选择”出现的时候,甚至pc厂商能得到产品之外的更多利好的时候,再忠实的拥趸也无法“忠诚”下去了,有了砝码,他们有了更多讨价还价的余地。你不能给的,别人可以给;你不能做的,别人可以做,效果也并不差。毕竟,多一种选择意味着多了一个机会,也就多了一种贡献销售额和利润的机会。

市场的细分以及竞争的加剧,没有谁敢掉以轻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终极目的也是“给消费者多一种选择”。第一个敢于公开叫板的也许更担心的自己的命运,而当整个板块都开始破冰的时候,格局也就真的为之改变了。

事件一:

2003年4月23日,amd 推出全球首款可与业内标准x86结构兼容的64位处理器——amd opteron处理器。专为服务器及工作站设计的amd opteron处理器首次将x86指令体系isa扩展到64位,也是被称为amd64的新一代计算标准下的新一款处理器。由于基于amd opteron处理器的系统可以同时执行现有的32位软件,也可运行64位软件,从而消除系统升级64位计算的障碍,大大简化系统升级的过程。这款处理器获得了来自微软、ibm等巨头在产品和方案上的支持。

事件二:

6月9日,国内第一大pc厂商联想宣布,基于amd athlon 64处理器和amd athlon xp处理器的“联想锋行”v系列两款家用电脑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售。8月3日,联想宣布在包括“开天”以及“启天”在内的商用pc部分机型,以及将在一年内推出80万~100万台2999元系列低价电脑中,全部使用amd芯片。这是自去年开始,amd在和国际巨头ibm、戴尔以及二线pc厂商开展合作以来,与原英特尔国内最大合作伙伴联想的首次合作。而amd自去年开始在国内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原先英特尔阵营中的方正、曙光、紫光、同方等相继与amd在pc、笔记本和服务器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