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星巴克:无处安身

食品价格的上涨、竞争对手的打压都能成为星巴克关店裁员的好解释。但更好的解释是—过度扩张的代价。

看来这个地球上不需要太多的咖啡店。

7月初,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公司宣布,将关闭本土600家经营欠佳的直营店,届时估计有1.2万雇员将被裁减。

美国经济的低迷,能源、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都可以成为星巴克霉运的理由,但不可回避的一点是,70%将要关闭的咖啡连锁店是星巴克在2006财年以后新开的,而那个时候,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对公司的前景正充满期待,他希望5年内在全世界开出4万家星巴克。

2006财年是星巴克扩张加速的开始,这一年,它在美国开出810家直营店和733家加盟店,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23%。随后的2007财年,扩张更加“肆无忌惮”,在美国和国际市场新开张的星巴克分别有1788家和783家。

投资咨询公司wentworth,hauser&violich的分析师patricia edwards说:“开始零售商选择a地段,然后是瞄准b地段,慢慢b地段也饱和了,接下来就不得不在c、d、e和f中做出选择。”—多开店没有错,但如果扩张计划比可选的a、b加起来还大,就早晚要出问题。

截至2008年3月30日,星巴克在全球拥有16226家连锁,其中美国市场的直营店是7257家,也就是说,即将关闭的门店数量占到了所有直营店的8%以上。

公司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名单,但称星巴克的顾客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为大多数即将关闭的门店临近其它的星巴克。首席财务官pete bocian表示,“有些店实在离得太近了,以至于它们之间互相侵犯。”

事实上,星巴克早已认识到问题所在。公司把2008财年全球开店目标定为2150家,远低于2007财年实际新开的2571家。星巴克已经预感到,事情并不会一直都那么顺利。

今年1月,霍华德·舒尔茨宣布重回ceo位置,给星巴克带来一系列重振计划,包括改善美国门店经营状况、推出更多新的产品以及将扩张重心放到国际市场等。

在宣布关闭600家门店消息后,星巴克当日股价上涨了5%以上,分析师sharon zackfia认为,股价的反应证明华尔街认为公司管理层并没有逃避问题,而是正在寻求解决的方法。华尔街从2007年初开始对星巴克产生疑虑,使其股价从35美元跌落一半。

尽管在美国市场遭遇重大挫折,但在中国—星巴克未来的第二大市场,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很多的地方可供选择。

1998年,星巴克在台湾开出第一家店后,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超过630家店。尽管这些店铺还主要集中于几大城市,例如上海市场已经突破100家,但从2005年开始,它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二级城市。目前星巴克在内地26个城市开有门店。

大多数中国顾客钟情于星巴克带来的美式文化和“第三生活空间”概念,他们光顾的目的并不是拿走一杯外带咖啡,所以即使麦当劳像在美国市场一样开卖调制咖啡,星巴克受到的影响也会小得多。而其在美国的另一大对手dunkin’donuts已经正式进入中国,今夏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

在中国市场,星巴克目前的任务仍然是继续扩张,但是,美国的教训是很好的警告:开店的时候,当选择只剩下c、d、e和f,就需要真的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