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洛普看来,再没有比用这样一个赋有激情和畅想的作品与客户进行沟通更好的方式了。即便是没有遇到金融危机,微软公司也正遭到来自各个领域的挑战,特别是其商业模式受到了互联网的严峻威胁,竞争对手更是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力量在争取该公司的重要客户。最明显的就是,像googleapps这样的产品尽管绝大部分的支持来自消费者,然而企业顾客也开始对这项产品表现出兴趣,如知名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曾仔细评估过google apps,微软必须向客户展示其未来也有同样的规划,并打消他们的顾虑。
这就像一种信念,越来越多的公司都致力于在浏览器内容中,或者通过“软件+服务”使人们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而“通过"软件+服务"战略和云计算的部署,微软正在从传统商业模式向下一代互联网服务模式转型,”赛迪顾问王强表示。与此前“小打小闹”的试探性举措不同,微软已经下定了决心,正如埃洛普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所说的,对于部门每个员工,首要的就是完全接受“软件+服务”,“完全接受”就意味着毫不犹豫,不再围着传统(产品)打转。
微软商务软件部门是微软最大的创收部门,每年贡献着190亿美元,其业务范围不仅有微软两大基石之一的office套件,同时还涵盖了高效协同sharepoint、统一沟通communication以及面向erp、crm技术的dynamics产品。一年多之前接替这一职务的埃洛普的重要工作之一正是率领该部门向“软件+服务”领域开拓,其旗下的所有软件都将推出网络版,新版本office的一部分就是利用了基础架构、云计算等。事实上,自3月2日开始,19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客户可以试用exchange、sharepoint、communication及其他服务的在线版本。很显然,该部门向“软件+服务”的进展对于微软整个公司调整方向而言意味着什么。
埃洛普认为,微软提供软件产品的营收和基于“软件+服务”的营收之间没有冲突,“走的是不同的收入模式”。“关键的是,我们给了客户选择的权利,”客户可以自己做一个决定,可以选择把其中一部分留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运作,剩下一部分放在微软的数据中心,诺基亚、可口可乐等公司都已经这样来做,微软将按照以每个月每个人定价来进行收费,“这不仅仅是买一个许可。”埃洛普的下一步做法是在office的下一个版本(office14)中引入广告赞助模式,虽然在一个环境里软件本身是免费的,但它背后有广告,一个广告的费用就可以支付软件的使用,“这也许会是新的增长点。”
当埃洛普还是“局外人”的时候也猜测过微软对“软件+服务”的态度,他曾是微软公司的竞争对手们的领军人物——macromedia的ceo、奥多比(adobe)的全球运营总裁和junipernetworks的二把手,而现在他看到,微软似乎已经准备好把“操作系统放在云计算平台中”,这也是该公司为什么首先想通过office14来证明自己。与亚马逊、谷歌不同的是,微软还会将数据库服务、协同服务、认证服务、crm服务等都放在云计算平台上,“确保office、sharepoint、统一沟通、crm、erp结合起来,为客户带来更大价值——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重要方式,以免被分散到18个战线上和对手竞争。”作为一个能和自己及竞争对手产品进行良好互操作的功能组在市场上竞争,将是微软日后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