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日本企业工作适应吗?
陈恺:这应该也有一个过程,我觉得这是对企业文化适应的问题。松下企业文化中独有的东西对于企业的发展应该说还是有好处的。我自己也走过了从新奇、学习到适应的过程。
松下的企业文化可归纳为什么呢?
陈恺:你要让我用两句话归纳可能比较难,但我可以跟你谈几件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做法。比如敞开式办公,除了副总理以上是单间办公室以外,其他人全都是敞开式办公。可能有人会说这是领导在监视部下,但实际上这正是松下ojt培养人才方式的体现。因为我们意识到行为的作用非常大,能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的作用。
另外,我们实行每天早会制,有人说这是类似于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企业文化制度。早会要求全体职工都要参加,从搞卫生的阿姨到部门经理轮流主持早会,在大家面前自由发表三五分钟的演讲,这样的做法一是交流了信息,二是锻炼职工在大家面前讲话的能力。早会前员工要一起唱社歌——“开朗的胸怀,昂扬的志气,光荣的中国松下电器!光阴似水,永恒无尽,青春焕发自强不息,心中有爱与光芒,还有理想无际……”;办公室的广播里每天朗读松下电器的七精神——产业报国之精神;光明正大之精神;团结一致之精神;奋发向上之精神;礼貌谦让之精神;改革发展之精神;服务奉献之精神。所有的人都站着开早会,唱歌,朗诵七精神,旨在培养松下员工的自豪感,这也是松下多年形成的企业文化特点。
业界讨论最多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您对这些问题有何看法?松下的情况怎么样?
陈恺:一个是怎样留住人才,一个是白领压力。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历史的延长,人员年龄在逐年增大,今后遇到的肯定是人才竞争和员工后顾之忧的问题,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了稳定骨干职工队伍,解决骨干职工及老职工的后顾之忧问题,公司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商业医疗保险制度。从保险金额上应该是对员工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根据测算,我们希望松下电器职工退休以后,他们的生活水平能够高于社会平均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退休金总收入达到在职期间的一定比例。
白领压力问题,是目前社会上谈论很多的话题之一,我认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怎样缓解超负荷的压力。对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松下电器,如果没有压力,这个企业也就不存在了。松下中国成立将近10年,遇到这么多问题,肯定需要由公司全体员工共同来分担和解决,那么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怎样缓解超负荷压力呢?在此我提些建议:首先是要学会自我调整,学会适当地发泄,比如找人诉说,使压力获得一个释放的通道,其次,作为工会组织需要经常开展集体活动,放松职工身心,减轻工作压力。
这种压力跟日本企业自身有关系吗?
陈恺:有关。首先企业氛围非常严肃和紧张,在这个环境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你施加着影响。你可以看到,晚上下班,到点打铃了,大家都会为工作在自觉地加班,这种氛围会让你觉得即便下班了也不好意思独自离开。当然工作是无止境的,不能想象通过无休止的加班来完成全部工作,但作为我自己来说每天从出家门到进家门,在外面的时间不会少于12小时。这种习惯的养成已经使我融入了松下的企业文化之中。
那您说其他员工也会习惯吗?还是心里会有意见?
陈恺:我觉得可能会有意见,但是日本公司的确有它很特殊的企业文化,要想在这个公司发展,就要使自己不断地去适应这种企业文化。在选择一个新职工时,除了要考核他的专业基础知识、人品,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他是否能够适合公司的企业文化。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松下呢?踏实肯干的?服从的?
陈恺:这得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我面试的时候常会问到血型,我不完全信这个,但我个人觉得有一定参考价值。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百万年薪的工作岗位适合b型和o型血的人,而远离a型血。a型血比较认真,适合做按照固定模式具体操作的工作;b型血思维活跃,富有开拓精神,而且有自己的很多想法,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o型血外向,适合做营销或其它与人打交道的工作;ab型性格相对比较中性。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发展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体现他能力的一部分因素是经验的积累。我们不排除个人能力的差别,但一个人决不可能天生就具有丰富的经验。从这一点分析,我们并不欣赏工作1-2年就做到总经理的人。从考核一个人的角度,我们认为只具备专业知识和开拓精神是远远不够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其次我们不选择这些人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他们很难融入到松下的企业文化中来。
从“人事”到“人力资源”——绝非概念的转变
您有劳动经济专业背景,并有20多年的人事管理经验,在政府机关、国企、外企都做过,那么就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您觉得外企跟国企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同20年前相比,今天的人事管理发生了什么变化?
陈恺:国内企业和政府机关称不上人力资源管理,叫劳资、人事管理可能更确切些,因为那种管理方式人为的东西太多,对人的能力的开发起不到多大作用。比如工资,我给你定多少就是多少,不去研究如何开发他的潜能,如何通过科学的制度和薪资福利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他的积极性,发挥他的最大能量。而这方面外企可能就比较注重。
同20年前相比,人事管理从内容到观念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过去的专业知识已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往往是非常被动的。
做了这么多年人事,令您感到骄傲的是什么?您感觉比较棘手又是什么?
陈恺:我觉得比较骄傲的是我自己对人的判断能力,对一个人的判断很多东西就是一种感觉,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比如不断会有其它部门的人来找我协商,希望将人事部门的×××调到他那个部门去工作。我觉得这是让我感特别满足的一点,说明我在选人、用人方面是成功的。
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协调中日双方管理人员在问题认识上的一致性。要想完全消除认识上的分歧,做到完全沟通,确实需要去做很多很多的工作。由于日方干部的轮换和更替,我们常常需要不断重复地去说明同一个问题。
另外根据变化的环境不断创新,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职工激励机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