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lg欲效仿三星 成功经验能否复制

作者:utoo编译 | 2005-01-17 | 原始出处:enet

日前《商业周刊》杂志刊文指出,lg正试图效仿三星公司,将其素质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巨头,它希望在两年内成为第三大手机制造商。

在最近于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韩国厂商lg电子向业内展示了其勃勃的雄心:在1700平方米的展台上,lg推出了一系列的电子产品,从小巧的mp3到71英寸的等离子体电视,其风头盖过了索尼、三星和松下。lg的首席执行官kim ssang su表示,我们已经不再是二流厂商,而是全球顶尖厂商。

从lg的身上看到了三星的过去。现年60岁的掌门人kim正试图将lg打造成为数字时代的革新者,并在2010年之前使lg进入全球三大家庭电器制造商行列。在kim的带领下,lg的三大业务包括手机、数字显示器和电器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0个百分点。2004年lg收入将增长21个百分点,达到236亿美元,净赢利将翻番,达到15亿美元。

目前lg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制造商以及全球第三大等离子体电视制造商,其合资企业lg飞利浦lcd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液晶面板制造商。

尽管lg进入手机市场的时间不长,但是它成功地将其手机销量从2000年的690万部提升到去年的4400万部,而且成为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公司的首选品牌。去年9月份lg手机出货量超过了索尼-爱立信公司,在全球移动手机市场占据了7%的份额,成为了全球第五大手机制造商,位居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和西门子之后。消费者对lg手机独特的设计情由独钟。在过去5个月,其股价攀升了37个百分点。

尽管lg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是与三星相比,依然要逊色。上世纪90年代中期,lg和三星依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两家公司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是三星随后就开始了充满阵痛的公司重组和投入巨资打造其全球品牌。

而lg公司则将其赌注压在了通信产业-从有线到无线以及交换机系统。然后2000年点com泡沫的破灭让lg遭受致命性的打击,其股价暴跌了75%。lg承认三星的很多东西值得学习。

然而lg并没有全盘拷贝三星的模式。三星拥有自己的芯片部门,它将推动三星的赢利增长。而lg则在5年前分拆其芯片部门。不过lg相信能够通过两个策略超越三星公司。一个策略是速度:在美国市场lg的数码手机和mp3手机推出速度要快于三星公司;另一个策略是推行产品差异化,高端产品是以lg品牌进行销售,而低端产品则以其1996年收购zenith品牌名义进行销售,此外lg还将推出第三个品牌goldstar,这使得lg能以更快的速度扩张市场,同时并不损害lg这一品牌。

尽管lg的知名程度不如三星,但是它在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来开拓市场。去年lg向和黄3g公司出售了300万部昂贵的3g手机,这使得它成为了和黄公司最大的3g手机供应商,而和黄3g公司已经在8个亚洲和欧洲国家部署了3g网络。

2004年lg在美国市场的手机销量达到了2000万部,实现了翻番,而今年其在美国市场的手机销售收入有望再度增长70%,甚至更多。去年lg光是向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公司就销售了1100万部手机,向移动运营商cingular无线包括at&t无线销售了600万部。今年cingular无线公司已经选择lg作为其最有特色的手机供应商之一。

现在的lg可谓是雄心勃勃,它希望在两年内成为第三大手机制造商。2004年lg公司4400万部的手机销量是三星的一半。lg期望今年其手机销售将增长50%,取代西门子成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制造商。在5年之内,lg期望其销售收入的一半来自手机业务,而2004年其手机业务的收入比例为28%。

尽管在3g手机市场lg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它将面对来自日本厂商的强有力竞争,此外中国厂商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但是大多数业内人士依然看好lg,和移动运营商verizon、cingular和和黄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显示了lg的潜力。

就像三星一样,lg将手机作为其确立全球品牌的旗帜产品。lg理念就是一旦消费者使用了其手机产品,就有可能购买lg品牌的电视、录像机和冰箱等等。不过不像三星每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广告巨资来提升其品牌知名度,lg则将其精力集中在销售手机产品上。今年lg计划耗资2亿美元来自开拓美国手机市场,这是去年在美国市场开支的两倍。

与此同时,lg正将其塑造成为一个技术革新者的形象。在最近的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lg推出了内置数码录像机的60英寸等离子体电视。去年lg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具备数字电视功能的手机以及全球最大的71英寸等离子体电视。

lg能重复三星的成功吗?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士认为,2004年lg公司15亿美元的赢利根本无法和三星电子100亿美元的赢利相提并论,尽管三星电子一半的赢利来自芯片部门。而且lg手机业务的利润率仅为7%,不到三星的一半,这主要是由于高昂的研发费用和产量低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