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三星笔记本渠道撤藩

近日,在睿商在线网站的论坛里,一个关于三星笔记本代理商新贵——证海的帖子引起了众多代理商的关注和回应。在很短时间里,浏览量达到4000点,回复130余个!而且各个都火药味十足。为什么这个帖子会如此引人注目呢?

帖子的主要内容都是在攻击证海,认为由于证海的加入,使得原本平衡的三星体系卷起一阵阵波澜。三星笔记本市场的价格战越演越烈,众多代理商由此而受到损害,于是很多代理商都将这归咎于证海。那么证海为什么要来“蹚这趟混水”呢?她的加入对三星又意味着什么呢?

虽然网上的回复都是以匿名形式,留言也并不足以为据,但这其中却反映出,三星笔记本渠道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

风起云涌的价格战

“倒贴返点再降500元出货。”三星笔记本的代理商们这样说。北京市场上三星笔记本的价格战正打得如火如荼。从十一促销以来,三星笔记本的产品价格平均下降了600多元。有人说,从上海来了一批货,冲击了北京市场。

虽然价格战为投机者提供了很多机会,但大多数二级代理却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损失。某二级代理提供数据说,他自9月份提了170台货之后,至今没有再提货,库中还压着100余台机器,“如果现在甩,每台估计要赔近1000元。”他说。

记者在中关村海龙电脑城了解到,三星笔记本的产品从十一黄金周至今,各零售店的三星笔记本储货明显不足。有些三星的货架上摆放的是其他品牌的笔记本,有些则仅有一款样机。销售人员对此的解释是,“市场太好了,销得很快。”他们还说,x30等产品现在很少,可能不能立即提货。这种状况反映出了代理商提货非常谨慎。

在过去的市场中,和ibm、东芝等老牌笔记本相比,三星笔记本的利润是比较丰厚的。为什么近来市场发生突变?人们把矛头指向了两个代理商——证海和翰儒天正。

十家总代同时停牌

原来,最近,三星笔记本又一次进行了渠道调整,在这一次的调整中,翰儒天正没有得到总代理权,取而代之的是证海以及河南、山东等几个省级代理分而治之。

翰儒天正,就是论坛中提到的hero(翰儒天正的网址是www.herosky.com),在三星进入中关村之初,就成为三星笔记本的代理。在2003年,三星笔记本渠道调整之时,作为十家区域平台之一,成为华北区独家分销商。可以说在三星笔记本的市场推广中功不可没。

证海,全名北京证海总公司,在其网站上有这样的文字介绍:北京证海总公司最初创建于 1996年,是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销售代理商之一, 2001-2003年销售额都超过3亿元人民币。它过去是ibm的代理商,几个月前签约东芝,今年9月又签约三星笔记本分销,区域覆盖北京市、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8月,三星另一家区域总代上海汉禾庄译的平台职能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华清、亚旭。和他们得到同样待遇的,还有三星其余8家区域代理。

2003年8月,全国独家总代理首创三星笔记本事业部并入三星中国公司,三星在各地设立了包括北京的翰儒天正、上海汉禾庄译等10个区域代理商,称为区域平台制。一年以后,区域总代全部被废。

新旧代理火拼

被取消代理权的汉儒天正,当然不甘心就此罢休,于是新旧代理商之间开始了激烈的的争斗。而这场争斗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

论坛中有个回帖颇值得玩味。

guest ( 普通会员 ) 跟贴于:2004-10-12 09:12:13没有hero,绝没有三星现在的天下!长江南边的兄弟们,全力支持hero

所谓全力支持,代理商对此的解释是,翰儒自身并没有特别多的库存,现在在北京市场上炒的多是从华东调过来的货。同样激战正酣的还有上海市场。据原三星华东区总代理汉禾庄译总经理姜天明介绍,目前华东有8、9家在做三星的一级代理,这些代理也同样是以成本价以下500~600元的的水平出货。

价格打得如此混乱,三星却并没有出面干预,代理们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我想他们没办法管吧。翰儒已经不是三星的代理了,人家清库存,也说得通啊。”一个代理商说,他对目前的状况持观望态度,“无计可施,只好等这阵风波过去吧。我想应该是暂时的。等翰儒的库存清空了,三星的新品上市了也就稳定了。” 不过华清的总经理李铮铮则对这种情况表示可以理解,而且认为“乱才能上量,才能把市场做起来。”

对于两者谁能获胜,渠道商各执一词。有些人认为翰儒有了充足的“弹药”,胜算非常大。甚至有传言说,三星已经开始找翰儒谈判,请其重归三星旗下。

但也有截然相反的看法。认为证海的出现为“过于平静”的三星渠道带来的新的活力。业内一位曾与证海总经理刘国柱一起创业的ibm代理商说,他对刘国柱的为人非常了解,刘是那种很谨慎,不会轻易冒险的人。他若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那必然会有很大把握。也就是说证海对做三星笔记本所遇到的困难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对于代理三星笔记本一事,证海介绍说,证海9月份签约三星,之前虽然只与三星接触过两次,但一直都在关注三星这个品牌。“三星是个很好的品牌,但目前只排到第六七的地位,这是不合理的。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我们很看好她的潜力。”证海称,目前证海专门成立了三星产品事业部,有16、17个员工在操作。相比证海传统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做法,对三星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证海解释说,“现阶段做三星肯定是不赚钱。但是我们非常看好三星的未来。我们能做的是踏踏实实地把渠道建好,把市场推广做好。本份的做我们的事情,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

对最近的情况,翰儒总经理刘凤友除了承认已经不再有三星笔记本的代理权之外,其余并不愿意多言。

由于状况并不明朗,代理商对这场争斗的胜负双方都难以下判断,普遍持观望态度。

三星武力撤藩

一场渠道变动,通常都会引起价格战,因为老代理一定会甩库存。那么,三星为什么会下如此猛药,导致市场的混乱局面呢?

业内有各种传言,流传较普遍的是,这10个区域平台之间有共同的股份。这个情况,是在三星总部确定要改制到分公司的时候,三星中国区营销总裁许琪烈专务查看10个区域平台的业务情况时发现,并下命处理的。

所以有人说,这10家其实是一家,操作的时候是同进同退的。所以在运作上就存在一定的弊端。二级代理商对区域平台的诟病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开拓市场不力。某代理商说,他所在的区域,平台公司在市场推广的力度上有所欠缺,“半年多没有做过市场活动,一点广告都不打。”二是利润分配不合理。“大部分归他们自己了,甚至现在还欠着我们的价保款20多万没结呢。”三是限制代理商的成长。某二级代理商称,由于自己提货量比较大,区域平台反而将价格提高,“怕我们做大嘛。”

对这些指责,区域平台公司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在自己操作市场的过程中,为三星立下的汗马功劳有目共睹。首先是市场稳定,没有跨区域串货等问题出现;二是价格体系控制非常严格,很好的保证了二级代理商的利润空间。尤其是对终端零售,“我们给零售店留下了最丰富的利润空间,所以零售店都愿意推三星笔记本,这对三星的市场有很大的作用。”某区域平台负责人说。以销量而论,10个区域平台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才保证三星的销量的稳定和成长。例如连续两年销量第一的翰儒,峰值时曾一个月提货2800台。

如果上述传言属实的话,那也就是说,三星的改制与“撤藩”其实并无必然关系,而是由这10家的血脉关系决定的。毕竟三星不希望让自己的命运操控在别人的手中。而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北京地区出现了那么多华东的产品,因为“华东的库存很大”。

但与这些问题相关的三星、10家区域代理都拒绝回答这样的置疑。于是这个情况也就无从考证。

三星扁平化情结

如果撇开传言中的人事关系不谈,单纯从三星撤藩,改制到分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公司的渠道扁平化调整的一个过程。

实际上,熟悉三星历史的人都清楚,三星习惯采用独家总代打开市场,然后迅速扁平化到区域代理。2003年8月,三星在各地设立10个区域代理商。曾有人预言,从区域平台制向省级代理制,可能只要3、5年时间。但实际情况是,这个过程不足一年就已经发生了。

今年5月,三星笔记本再一次改制,将业务划归到5个分公司独立运作。这其中就出现了10个区域平台与5个分公司的衔接问题。由于三星笔记本要进一步扁平市场,10个区域平台与分公司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于是三星将10个区域平台全部取消,代之以新的区域代理商。在三星撤藩之后,三星笔记本产品总经理李岩石和他的销售总监郭建双双离职,改去操盘lg笔记本的总代理。

三星对渠道的扁平化情有独钟。这种思路大概与其在韩国本土的分公司操作成功经验有关。早在1999年,三星就尝试在中国实行分公司制度。在去年,三星显示器完成了分公司改制。而笔记本在去年将总代并入三星中国总部,而将业务交到10个区域平台,无疑也在为进一步扁平化做准备。

今年则尤为不同。据某代理说,今年整体市场状况不景气,对三星也同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成长速度并没有达到预期。另外一方面,三星在市场推广上的投入也显得不足,市场拉动力有些薄弱,又导致三星的销量在提高过程中遇到新的瓶颈。于是三星中国所背负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增大。

因此,与一级代理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因为厂商需要增长的是销量和市场份额,但一级代理需要的则是利润。倘如传言所说,“10个区域平台是一家”,那么这10家联合起来,这个矛盾的胜利一方就不言而喻。于是三星改制撤藩的要求也就进一步迫切,长痛不如短痛。

另外,据说,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曾亲口要求三星中国“要做区域市场”。于是得到这个“圣旨”,对三星中国的扁平化进程来说,无疑要快马加鞭。

有人认为,三星的扁平化是很有道理的。目前三星处于市场第6、7名的样子,与其品牌非常不相称。而三星的目标是达到市场的前3名,所以要在短期内迅速搭建好渠道体系,从而形成稳定的局面。因为一般市场前三名的品牌不能轻易改变渠道架构,因为变化的风险非常大。一旦出现波动,就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他们求稳。而三星此时还可以变化。

另外,以三星目前的市场覆盖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需要精耕细作,多家总代无疑对提高市场有好处。

对此,一位新近加入的省级总代说,三星对他的要求就是细化渠道。加强市场推广力度和零售店面的支持。从接三星至今,这家代理已经在当地的电脑城做了几次市场宣传活动。到零售店的支持上,这个代理商说三星今年特别注重最终店面建设,他们已经提出了一份支持终端的计划,包括培训、装修装饰等。这个代理商认为认为,三星其实在向sony的思路靠拢,也就是扩大终端覆盖和曝光率,据此拉动市场。

但是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因为分公司管理,对管理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例如,每个分公司都背销售任务,这些分公司之间就产生了竞争,从而市场秩序就不容易得到控制。另外,在下放到省级代理之时,分公司对代理的管理水平也要相应提高。三星如此迅速的扁平化,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

就一般经验而言,在撤藩之时,难免会有一场风波。三星既然选择了武力撤藩,自然也就要面对平台们的反抗。这场价格战也就不可避免。对于这场价格战,很多代理商认为,至少要持续2个月才能见分晓。2个月之后,原代理体系的库存清理的差不多了,三星新品也已经上市了。这时候,战败的一方自然会退出了(或许,这种变革,与证海是否介入并没有关系)。

也许如论坛中的帖子所说,“时间是检验成败的标准。”

(背景链接)

三星产品渠道变革回顾

三星显示器从1994年进入中国,到1997年开始调整到区域总代制,用了近4年时间;

三星激光打印机1996年进入中国,2001年6月签约万海为全国总代理,2004年1月,取消总代制,改为区域代理制,确立了10家打印机区域总代和10家oa产品总代;用了两年半时间;

三星摄像机2002年9月进入中国,签约八亿时空为全国独家总代,2003年末打破独家总代制度,改为区域代理,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三星笔记本2001年10月进入中国,先签中科为独家总代,后改签首创,2003年12月改为区域代理制,用了2年时间。2004年5月,改为分公司制;

三星显示器从总代理向分公司变革的发展历程

1994年,三星显示器进入中国时的环境与笔记本类似,当时选定华胜为其全国总代。

1997年,三星逐渐吸纳了华胜旗下9家区域代理,转成区域代理制。

2000年,三星显示器陆续增设区域代理,将区域划小。至2003年,区域总代已达到18家。

2003年,三星三家分公司成立,代理商划归划分为三家销售分公司管理,区域被进一步细化,区域代理逐步增多。

至此,我们似乎已经可以明确三星电子要走的一条路:靠总代理打开市场,再将渠道控在自己手中,最终的目的则是通过分公司去管理各地的区域代理商。 而这个过程,显示器用了9年,而笔记本只用了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