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戈尔:苹果的政治黑客

在苹果总裁贾布斯的眼里,巨星姚明和前副总统戈尔同样身价百万。

姚明无疑代言苹果广告,而对于戈尔,贾布斯手中正玩着另一副牌。

2003年圣诞节,《福布斯》杂志评选出今年冬季的风云人物,除了首富比尔·盖兹和拥有最美丽ceo之名的惠普的菲奥莉娜,一张陌生但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榜单之上,那就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

记者出身的戈尔实既不是名校mba毕业,也没有十分出色的商业成就,过期的政治人物入选以当下财经人物为主的风云人物,这在《福布斯》的历史上还并不多见。

《福布斯》称,戈尔的入选,是因为他在2003年初入主苹果电脑董事会,成为财经风云人物罕见的新面孔;苹果电脑延缆高尔成为董事会一员,希望藉助政经人脉,为苹果开拓新局。

苹果擦亮阿拉丁神灯

2003年3月19日苹果公司的董事局会议上,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被推选加入苹果公司的董事会。此事似乎蓄谋已久,当天全美的各大媒体就已经刊登了这条新闻。

苹果公司的总裁贾布斯说道,“戈尔先生将为苹果公司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知识与智慧财富,因为他曾经作为一名国会众议员,参议员,以及我们国家的第45界副总统,帮助管理过世界上最庞大的机构:美国政府。同时,albert先生也是一位忠实的苹果电脑用户,他经常使用final cut pro来做自己的视频剪辑……戈尔将成为一名非常了不起的董事,我们非常激动,并为他能选择苹果公司作为他个人事业的第一个舞台而感到荣幸。”

对贾布斯的赞扬,戈尔是当之无愧的。

网络改变命运,戈尔功成于网络。

戈尔也许不算是信息产业之父,也是业界不可忽略的头锤人物。

25年前,当戈尔还是一位国会议员的时候,他就积极倡导普及“信息高速公路”,并为此大力争取联邦基金来帮助建设后来被称为“internet”的互联网。

在美国科学与电视艺术研究院的一次讲演中,戈尔首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概念。他主张,把全美所有公用的信息库及信息网络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大网络,再把大网络接到作为用户的所有机构和家庭,使人们利用、传递信息更加方便。为此,戈尔公布和实施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计划。大力推动并使之成为美国基本国策,直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998年,戈尔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他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因为当前迫切需要利用有关地球的各种大量信息,而大量这样的信息又散落在各处未被充分利用。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建立数字地球。它把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所有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这样就可以快速地、形象地、完整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这就实现了“信息就在我们的指尖上”的理想。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产业上,戈尔抱着企业家的精神,擦亮阿拉丁的神灯,因而为人尊敬。

如今,苹果擦亮了神灯,出来的是戈尔。

苹果董事会需要这样一位有头脑的“大众人物”。苹果电脑董事会曾在2002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最差,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持有的苹果股票少得可怜,最近离任的董事拉瑞·埃里森未持有苹果股票,而且在过去五年中缺席了超过25%的董事会议。戈尔的副总统当了8年,因为在佛罗里达州差了几千张选票而在总统竞选中败给布什。戈尔作为克林顿的副手,一直是洁身自好,有为有守,他的形象在美国是受到肯定的。

于是,2004年苹果电脑的社会形象,将有两位巨人左右,亚洲篮坛明星姚明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姚明得到数百万美元的合同,戈尔得到的是七位数的年薪。

苹果公司的ceo steve jobs 在一份声明中说,戈尔是一位忠实的苹果电脑爱好者,他会用final cut pro.软件编辑自己的录象。

不过事实上,戈尔三年前就开始改用pc了。

用白宫思维玩政治游戏

戈尔使苹果与众不同吗。

也许不是,正像网上评论的那样,普通人买电脑,是因为机器性能的出色,而不是因为董事会“性能”出色。

戈尔聪明能干,理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但苹果董事会力推戈尔上台,这些高智商人物的手里,玩着另一副牌。

戈尔的进入是一种标志,代表了苹果电脑开始引进政府的思维方式。

政府干涉,往往是这个产业最不想见到的词组。

此前微软的反垄断指控仍历历在目。微软遭受垄断指控的三项罪名是:通过反竞争行为维持垄断;企图垄断浏览器市场,将其浏览器与操作系统捆绑,虽然历时三年的案件,最终以微软与法院的和解告终,但微软依然付出不少代价。

所以,像微软和苹果电脑那样庞大的公司,需要了解美国政府在想些什么事情。

在苹果电脑的选择中,戈尔无疑是最佳人选,精通信息技术产业,有不错的公众形象,最重要的是他入住华府,了解华府思维。

苹果对此直言不讳,在推选戈尔成为新董事的当天,苹果声明表示,戈尔将把“管理世界最大组织──美国政府的宝贵知识和智慧带给苹果”。

苹果如果想要结识某位政要并不困难,如果某个参议员是某慈善部门的名誉主席,苹果可以举办一场慈善捐赠,通过活动来联系。苹果选中戈尔,确实有高明之处,需要的不仅仅是关系,一座桥梁,更需要的是工具,一种练达的政治智慧。桥梁可以多方建设,但拥有与政府同步的思维,用政府的方式思考企业可能面临的政治问题,乃不可多得之必要。

从这一点上看来,苹果有了戈尔,就像得到一份利好的期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苹果电脑于2003年开始线上音乐下载服务,其收费音乐发行网站“itunes music store”在开始提供服务的最初一个星期便已经销售了100万首乐曲。对在线音乐最为恼火的是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在线音乐下载使美国唱片业连续几年持续低靡,顾客大规模地免费交换音乐。美国唱片业的代表机构riaa在打击线上音乐毫不心慈手软。riaa第一次重要动作,就是联合全球五大唱片公司将在线音乐服务商nasper诉诸公堂,一举置之于死地,结果法院判决nasper败诉。戈尔是美国民主党人士,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的大多数人包括主席howard berman都是民主党。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戈尔在苹果获得的报酬是7位数字年薪,而姚明得到的只是数百万合同。

退出江湖,还是江湖中人

戈尔进入苹果,似乎是怎么看都不亏的。

但唯一不同“政见“者的可能是苹果迷。

苹果电脑在计算机消费品的众多品牌中比较唯一。

情感的本能在消费苹果电脑的忠诚性方面起着作用。就像饲养动物的爱好者将自己的宠物人格化一样,苹果狂热者也为他们的电脑赋予了人类性能。

人们由微软人们联想到垄断、金钱、控制,由ibm人们想到尖端、冰冷,训练有素。苹果电脑也被视为“温暖”和“友谊”的化身,因此人们带着它出入各种社交场合。苹果狂热者之所以如此挚爱他们的电脑,是因为独一无二的设计和“有趣而又令人愉快的”界面。“苹果电脑将玩耍引入了电脑行业,”

“人们不会很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朋友,也不会细致入微地去审视他们朋友的好坏。他们只是简单的接受朋友,接受朋友的缺点和所有一切。” “与此类似,人们也不会用性能标准来评价苹果,因为它只是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它是一种友谊的象征。”某位营销评论家这样说道。

但是对戈尔,有的苹果迷们则不是这样耐心。在宣布这一消息的当天,在苹果迷的网上社区中,就有不良的回应,或破口大骂,或冷嘲热讽。

在政府,有戈尔政见的反对者和仇人,在社会大众中,亦有怎么瞧戈尔都不顺眼的人,戈尔加盟苹果,对苹果的作用可能是善恶相兼。世界上许多人因为同痛恨布什而痛恨美国,同样,会有人因为痛恨戈尔而远离苹果。

在苹果董事会内部,也有由此引发的阶级斗争:原因是在前两年戈尔参加的竞选中,戈尔的承诺是给“工薪阶层”多一点好处,当然约占选民1/3的新兴“白领”阶层也要照顾到。而小布什则提出那些他认为创造了财富的人———富人和超级富人应该得到意外收获,中产阶级也可以得到一点好处。有股东直言了当,我不希望和一个不同政见者相处同一个董事会。

戈尔曾在经过几个月的考虑之后决定不再参加将2004年举行的总统选举。但是他的支持者们正在对他进行游说,希望他“回心转意”,支持者强烈要求他参加2004年总统选举。如果戈尔真的重披战袍,那么,苹果内外都将不得安宁,到那时,戈尔和苹果的唯一选择必然是“离婚”。

由戈尔想起金庸的小说:人就是江湖。戈尔退出江湖,但戈尔还是江湖中人。

阿尔.戈尔(al gore)

戈尔于1993年1月20日当选为美国第45界副总统,并于1996年再次获得连任。

在任期间,他帮助带领美国进入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

他曾担任参议院主席8年,并是内阁和国家安全理事会的成员,同时,他又是一系列政府管理新法案的倡导者,包括环境政策,技术,科技,通讯以及裁减政府开支等。

至今,在技术领域,他仍然是一位活跃的领导者通过各方的努力,将美国的每一间教室、图书馆都连接上互联网。 gore先生是google公司的资深顾问,同时他也是加州洛杉矶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费斯克大学(fisk university)和中田纳西部州立大学(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的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