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李明顺:彻底放弃pc,sun的今天就是ibm明天

并购是两个商业机构之间的交易,跟结婚一样,当男女双方还没有真正融合成为“一家人”之前,人们一般只会先关心其中的一方值不值或“中不中”,如“你儿子娶的姑娘蛮好吧”或“你们家的闺女找的小伙怎么样”等等。然后,才会把男女双方作为一个整体是否幸福的问题。

结婚也是交易,但这个交易只有双赢或双输的局面!并购则不一样,并购除了上述两种结果情形出现外,还可能出现一赢一输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本身也是合理的。

在我第一篇文章《放弃pc将使ibm失去整个世界》以及第二篇文章《联想第一击是利好 用ibm轰开了第一炮》中,我分别给ibm和联想开出了利坏票和利好票。

特别对于ibm的评价,正反争议较多,反对者对我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在此,我愿意向各位详细分享一下我的理由。从而,加深一下我的理由,为什么说“如果ibm仅仅卖掉pc而不作其它部署是失策的”!

解释一:pc是品牌载体,链接ibm长期利益。否则sun的今天就是ibm的明天。

观点是辩论才能明晰的。网易商业的老鹰简单的把我的“品牌载体”观点总结为“品牌一定要有实体产品支撑”,并指出这是一个谬论,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

她并且指出“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一个品牌都是靠实体产品支撑才能成为品牌,那么各家航空公司靠什么维系品牌,看来非得买一个飞机制造厂不可。ge是卖什么的?你恐怕到现在还是没办法一下子说清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巨大的品牌和最优秀、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关于她的这个观点,不止其一人,很普遍,有一个搜狐it的网友看了我的观点就跟我聊,“当年ge就是一个家电企业,转型之后,卖掉了家电业务,为什么今天品牌还是很卓越呢?”

我当时的答复是,正是因为ge转型之后不做家电了,但是,ibm卖掉pc之后还会继续要做it,除非ibm找到其它品牌载体或转行非it领域。

为什么呢?it行业与其他行业有一个本质的差别,所有的产品和技术都是需要教育成本的,这个跟卖大米、卖石油不一样,后者根本不需要任何的推销成本,因为100年前吃大米,100年后的人还是吃大米。但it产业不然,it的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后台技术和产品--即非“品牌载体”产品(请大家看一下第一篇文章里我对“品牌载体”的概念定义)不是人们每天必须的,所以,教育市场成本极高,如果没有充分的品牌体验,用户难以在短期内信任一个品牌。

一个支持我观点的朋友反馈说:“我们也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们现在只是一个it产品商,有时侯客户因为信任我们,希望我们代购一些产品或其他服务。相反,如果客户没有接受过我们的产品的话,那可能导致很多客户都不能很近,这是我能切身体会你的文章的原因之一。”

这个朋友的观点可能比较极端一点,“客户不能接近”倒不至于,但成本绝对是大大增加了。“你能指望一个不用ibm thinkpad笔记本的老板,批准他的技术主管去采购ibm的服务器、数据库么?”我的另外一个相似观点的朋友对我说。

ibm不能成为后台公司,如果成为后台公司,那么,不足20年,它将是今天的sun。

解释二:为什么ibm的pc业务有戏,而不是鸡勒!--pc亏损只是ibm内部政策的牺牲品。

pc绝对不是一个鸡勒。尽管全球著名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2006年到2008年之间全球pc销量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5.7%”比“2003年到2005年之间11.3%”低,但是,我仍然反对gartner倡导的行业潮流:未来几年全球10大pc厂商将有2-3家放弃pc业务。

市场仍在增长,增长率稍微低了一点,难道就意味着放弃?美国广告市场的整体增长率不过5%左右,而传统媒体的增长率更低,可能在1-2%左右,难道gartner就可以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件等这样的大报中尽快找好后路?

新浪科技的一个网友回复我说,“你都不是做这行业的,你当然看不透当中的回事,所以写出来的也只是有点点理而己!”他并且认为,“再怎么品牌,站在企业(企业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时,当它成为一种负担或者要亏损的话,那就要丢弃。”

我个人以为,这种认为“pc即鸡勒”的观点是存在极大的谬误的。即使说我不是做这个行业,那么,柳传志总够资格吧?他透露了一个数据,ibm目前的pc毛利润是22%,比联想目前的毛利14%还要多,联想能挣钱,为什么ibm不能挣钱?

也就是说,ibm高达22%的毛利,其为何还没有净利润?我想,要解释这个答案,是跟ibm公司的策略相关的。自从ibm转型变软之后,就有熟悉ibm的朋友跟我说,ibm卖pc、甚至卖硬件只是为了卖“软”件而服务。

我以前与全球最大的中间件厂商bea公司的内部人员聊天时,对方就曾抛出过类似观点,他说,ibm总是把所有的产品打包起来当成一个“it服务”来卖,比如一个解决方案,其中既有pc、服务器,又有中间件、数据库等,ibm不会与客户单独核算这些成本,而是卖一个整体的solution(解决方案),这样的话,pc究竟是什么价钱?或者有没有算价钱到pc部门?只有ibm知道。(bea是ibm在中间件领域最大竞争对手,由于ibm的惯用营销策略是卖整体服务时赠送“中间件”,所以,bea一直很被动。)

所以,ibm pc亏损是绝对的一个假象。这与该公司整体策略有关,而非与该公司pc业务单个部门有关。

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个部门,为ibm创造了良好的客户关系,和最清晰的品牌声誉。我想请问,有多少人能明白地告诉我,是ibm的中间件好还是bea的中间件好?是ibm的数据库db2强大,还是甲骨文的数据库8i高效?

但是,多数人都会说,ibm的thinkpad是no1。这是维系客户关系的最好纽带。事实上,ibm的pc业务是该公司内部的政策牺牲品。故放弃pc,ibm极不明智,除非该公司未来回购联想lenovo(从国人的角度,尽管我不愿意看到这个发生),或用“大智慧”采取其它策略。

pc依然是目前家庭和工作的数字中心,有限的数年内,无产品能取代。它是it业最天然最广泛最简单的“品牌载体”。

所以,诸如网易商业老鹰同志“ibm在pc领域的大势已去”的观点,诧矣诧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