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触手可及的中国3g市场混乱前夜,业界投向爱立信3g未来的目光充满了疑问:一方面,由于近期美国圣地亚哥cdma运营中心的关闭和中国政府对td-scdma强力支持态度的明晰,使其面临标准之惑;另一方面由于受周期因素影响使得爱立信第一财季在中国的业绩相对全球增长缓慢,加之中国本土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竞争对手的崛起和奋力追赶,使其压力倍增。
5月9日,随着爱立信精心谋划的第七所研发中心——爱立信移动数据应用技术研发(广州)有限公司在广州市顺利投入项目使用,爱立信大中华区总裁马志鸿(mats h olsson)称:“到6月的时候我们将会在各个方面对中国3g做好充分的准备。”至此,爱立信在中国的3g准备进入收官阶段,而中国未来3g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却增添了猜想和变数。
回应业界疑问
近日,关于美国圣地亚哥的cdma运营总部即将关闭的消息传出后,业界一时风传此举反映了爱立信对cdma领域失去信心,认为此举会波及爱立信在全球的cdma业务,甚至会影响中国的相关业务发展以及偏转未来3g路线。
“在美国圣地亚哥的cdma运营中心确实一直都显得比较孤立,”关于cdma运营总部的变动马志鸿坦言,“因为首先在架构上,我们其他所有的业务运营中心都在瑞典的总部,只有这个中心孤悬海外。其次在技术的层面来看,cdma一开始就是比较孤立、相对独立的一种技术。”
“但是由于我们在研发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在中国研发的努力,使得我们在cdma和wcdma方面已经有很多的融合和共享的技术。”马志鸿正面回应了这次事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二者之间不再有绝对的对立,现在无需把cdma作为一种孤立的技术,它们之间有很多的东西可以融合共存。这件事对于中国的3g路线发展,不会有任何的不利影响,而且有可能由于这种变化使得cdma研发在中国有所增加和偏重。”
在3g标准方面,让爱立信难以取舍的还有我国企业主导的td-scdma标准,随着td-scdma最新商业测试的结束和中国政府坚决支持的态度,各个跨国公司如三星、西门子、摩托罗拉等都纷纷以各种合作企业形式加入td-scdma阵营。
此前由于坐拥wcdma和cdma大量专利技术,爱立信对中国3g标准方面迟迟未作表态,然而随着其全国布局进入收官阶段,马志鸿也首次对中国td-scdma标准作出正面回应。“政府方面已经很明确的地表示中国的3g牌照肯定会包括所有三个主流标准,也就是说会包括wcdma、cdma2000、td-scdma.”马志鸿透露了爱立信将在td-scdma上加快应对,同时三线作战的决心,“在中国,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就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包括td-scdma,很快我们就会对外公布在这一方面的具体措施”。
谋划3g全国布局
针对中国电信市场以省为单位的建设特点,爱立信在全国七个主要城市设立研发中心,辐射中国主要电信市场。在研发组织的构架上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以应对不同层面的市场问题。
对此马志鸿特别说明了爱立信布局的原则,一是看当地有没有高校,有没有足够的人才资源支持;二是看当地的政府对我们的业务和研发机构的支持;三是强调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的差异化需求,在市场较为发达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更好地为当地客户服务。
而作为收官之作的广东移动数据研发应用中心正是这种布局原则的充分体现,广东是中国移动的黄金市场,这一地区始终保持着全国最先进和最旺盛的移动数据客户需求。2g时代,在广东移动的网络设施建设上几乎是爱立信独领风骚。在广东移动手里屡获大单的爱立信和当地政府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在此布局研发中心,不仅意味着可以保证在从2g到3g的转换过程中,确保原有的市场优势,并且可以直接杀入华为、中兴的后院,为本地运营商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同时,可以和本土主要竞争对手进行直接的贴身对抗。
爱立信准备在3g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同时加大投入,建立起全方位的本地化。爱立信的目标并不止于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基地,还将关注如何使爱立信中国更多地具备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通过更深入的研发本地化会带动更多的本地采购和出口。去年年底,由中国本地研发并制造的3g/wcdma基站rbs3402销往海外市场,证明了爱立信在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3g研发生产能力。加强在华本地研发和产品开发工作目前已成为爱立信在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
在过去五年中,爱立信在中国研发领域的投入以每年超过30%的高速增长,今年将中超过50%以上的增长速度,爱立信坦言研发方面的投入是非常有回报的。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院成立以来,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得到了有效的优化整合,所有的研发活动在其旗下进行,爱立信(中国)承担起了更多的全球研发任务。目前中国方面有18%以上的员工在从事研发。
面临着重重压力,爱立信的3g布局已进入尾声。马志鸿坦率地表示:“在中国我们希望能从2g到3g的转换过程中保持市场份额,但我们意识到这并不会像在花园里散步一样简单,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