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再次见到思文凯时,他比两年前轻松不少。这位酷似明星施瓦辛格的爱立信全球ceo用了两年时间将这家处于低谷的企业再次带上一个发展轨道。此前,他被称为“锁匠”。
2003年4月,思文凯受命于爱立信和通信业发展低谷之际,尽管他是第一位既没有电信业工作背景、也没有在爱立信工作过的ceo。现在,思文凯用业绩征服了大多数投资者。
上任之初,瑞典媒体评论思文凯兼具“外交家的精明”、“社交家的人际关系”和“银行家的斤斤计较”,支持者众,思文凯受聘的消息宣布当天,爱立信股价上升了14%。
思文凯上任之后,爱立信发布一季又一季的财报。2003年底,思文凯让爱立信从破产边缘走向盈利;爱立信截至6月30日的200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净利润为58亿瑞典克朗,净利润上涨18%。当季度的销售额从第一季度的326亿瑞典克朗增长到了384亿瑞典克朗。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走近了这位明星式ceo。
跟“锁匠”说再见
两年多以前,也就是思文凯上任之初,市场并不缺乏质疑者。质疑者的问题是,一个“锁匠”出身的ceo能带领一个亏损的电信企业走出困境吗?思文凯当时的回答相当自信:“我可以游刃有余地领导企业,但也会全力以赴的。”
在思文凯的职业生涯中,曾分别效力于瑞典的abb集团以及securitas安全锁器产品公司;1994年,securitas公司和芬兰的metraoy锁业公司合并,组成了assaabloy集团,集团重金礼聘思文凯续约,继续担任总裁兼ceo。思文凯通过45次并购使assaabloy成为全球锁业巨头,集团股价增长了14倍。思文凯因此成为了有名的“锁匠”。
如今的思文凯,用在爱立信创造的业绩来证明,他不仅仅是一个“锁匠”。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在爱立信的成绩足以让思文凯离“锁匠”的角色定位逐渐远去。
复苏的代价
事实上,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除了行业经验,更重要的是管理经验。思文凯表示:“成功管理一个公司,还要包括其他几个方面,比如说财务、如何培训经理,还有如何管理你的员工、如何跟投资者沟通等等。”
谈到如何让爱立信起死回生的经历时,思文凯颇有些动情。“爱立信付出的代价,一些是金钱上的,一些是精神上的。”他说,“我们不得不进行裁员,当时我们在全球裁掉6万人左右,当时按照规定我们应支付给辞退员工相当于半年的工资,但我们支付了应付数额的两倍。”
思文凯的这一策略除了从情感上支持员工,更重要的是,对于保持团队良好的年龄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策略也为我们赢得了很多支持。瑞典有法律规定,公司最新雇到的员工裁员的时候要最先辞退,但如果这样执行的话,现在公司里就会只剩下年龄比较大的员工。但是事实上,现在爱立信员工的年龄构成非常好,有45%的员工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这也得益于我们在困难时期执行的员工战略。”思文凯向记者解释说。
“每个公司都会经历危机,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资产,是特别有价值的。因为在危机中,所有人都期望着去采取一些巨大措施进行改革,只要把这个情况扭转,基本上可以做任何事情。”思文凯把危机看成一种财富。
2g同样是机会
作为老牌通信巨头的ceo,这两年来,每次到中国,思文凯遇到最多的问题恐怕就是中国3g牌照何时发放。
上任之初,为了为中国3g牌照造势,思文凯以平均两个月造访一次的速度频繁访问中国,积极主动地与政府、移动公司以及媒体打交道。思文凯为爱立信带来了一种新的形象,过去以技术为主导的爱立信逐渐在思文凯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地靠近市场。
接下来,思文凯更是多次预测3g牌照发放的时间。到目前看来,由于牌照依旧未发,思文凯曾经的判断只能算是一些良好的期望了。
不过,此次在接受采访时,思文凯再次作出预测:“我们看到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果在那个时候要为大家提供3g服务的话,所剩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了,我估计也就是再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应该会发3g牌照。”
思文凯也相当圆滑地试图让人了解,2g对于爱立信中国市场同样意味着机会。“对于爱立信而言,3g牌照的推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因为中国市场的用户还是在以每个月百万户的速度增长,市场发展得非常好。2g扩容等部署也是在非常广泛地进行。”
但是思文凯仍然不忘为3g点一把火,他说:“但是一旦部署了3g,对于中国来说还是非常令人激动的,因为中国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为客户做很多的服务,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对于中国政府迟迟未发牌照,思文凯则表示了很大程度的理解。“我想中国政府一定是有很多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一方面他们肯定要看一看全球3g的部署和应用情况,另外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中国标准的发展。未来将有多少网络要投入使用,网络的竞争、避免重复投资等,都是政府需要考虑的。”
中国的挑战
和很多通信厂商一样,思文凯需要面对的中国挑战不仅是在中国市场如何取得更大的份额,还在于全球市场竞争中来自于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挑战。
思文凯在言谈中始终强调中兴、华为是市场的新进入者。谈到新进入者对老牌企业的挑战,思文凯并不避讳这些竞争,谈及时的语气显得非常平和,尺度得当。
“中国本土的供应商发展得非常好,这跟中国大的环境肯定是分不开的。我们也看到他们正在努力地向海外发展。现在也看到他们正努力地在各个领域涉足。”思文凯认为,“他们需要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
对于价格竞争,思文凯认为爱立信在价格上拥有和中国企业同样的优势。“作为行业比较新的公司,他们开始的策略可能是采取低价策略,我想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我们是新来者,我们也会在争取新的市场时采用低价策略。爱立信在中国市场有本地采购,也有本地生产,所以和本土公司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
“目前他们在欧洲市场刚刚起步,我想他们发展很快。但是欧洲市场就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市场。我们在这个竞争性很强的市场已经很长时间了。”
“其实新兴市场对我们全球业务发展非常重要,爱立信目前有一半的销售额来自新兴市场,在新兴市场的市场份额通常比成熟市场还要大。”思文凯认为新兴市场对于企业提出了挑战,“我相信对于历史比较短的厂商来说挑战更大。因为要使一个网络真正运行起来,需要的不仅仅是设备,还需要部署的经验以及在多厂商环境中互联互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