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也很愿意拿“奥克斯”作案例去分析,或贬或褒,因为奥克斯的身上总能挤出一些令人思考、回味的东西。
媒体喜欢奥克斯,因为每次它都能够给媒体、记者带有震撼力且具有新闻点的东西。
消费者关注奥克斯,是被每天电视里不计其数的奥克斯广告而轰炸、征服。
而对于这一切,奥克斯只当在心里偷着乐,因为它的目标达到了,无形中还做了无数次的免费宣传。
有人担心,奥克斯迅速提升的知名度是以损害其品牌美誉度为代价,这将很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之路;
有人指出,奥克斯的整个市场战略,是集中于“炒作”这一大旗指导之下的,市场作秀表演,而不是踏踏实实在做企业,当然它也就没有多少精力去开发产品了,所以它的空调很差,企业当然只能是昙花一现;
有人放言,以奥克斯目前的发展,其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缺乏有卖点的产品、只会炒炒概念、打打价格战,今年乐华空调的下场将是2年后奥克斯的结局;
消费者却说“价格便宜、名气大,为什么不选奥克斯”。
业内人士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消费者的选择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么问题的焦点却是奥克斯没有能够找到实现两者共同满意的平衡点,在这一点上,国内的其它家电企业都有共病。
于是,从这一点上,我们便看到了第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企业的重心是消费者,还是维护市场体系?
长期以来,企业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市场体系的维护上,力图通过健康、良性发展的市场秩序来实现顺水行舟的目的,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多年的媳妇也熬成了婆。而消费者通过对市场上该企业的稳定表现作出了选择,这其中企业所借助是市场推波助澜的力量。
但是奥克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企业的重心直接放到消费者身上,直接告诉消费者“奥克斯是好空调”。从2001年起,就大叫“免检是爹、平价是娘”,随后又借助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队冲击十强赛的影响力,打着米卢快乐足球的旗号,全面提升奥克斯品牌知名度,那一阶段的“沸腾的事业、冷静的支持”在是暗示着人们作出选择,接着又相继抛出“空调成本白皮书”、“空调技术白皮书”促成了其空调行业叛逆者的角色,所引来叫骂声、叫好声汇成一片,消费者却通过此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奥克斯的认知度。
多少年来,中国人的脑子里就存在着含蓄之美的观点,一个人好并不能自个说出来,而是需要通过另一个人说出来。奥克斯却学会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让全国的消费者能够在心里记住并且逐步形成品牌概念,但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却激起另外一部分人的逆变情绪,大大折杀了其品牌的美誉度。
如此看来,奥克斯的这种做法为一些正处于迅速发展中的企业打了局面、提升知名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面对步入成熟的企业而言,这种做法却值得商榷。
第二,重过程而是重结果。目前,我们的企业正处于一种迅速发展、成长的阶段,国外许多优秀的企业成长经验并不能够直接拿来就用,还必须能够符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在寻求适合中国企业发展之路的背景下,许多行业的企业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不断的参与市场竞争,经历具体的失败和成功,才能找到一条在一定阶段内的发展之路。
中国空调业的发展同样面临这个问题,以海尔、格力、美的三大品牌为代表的坚持走技术发展之路,以产品为主导适时调整各个阶段的市场策略从而在行业内树立了正派角色。
在面对行业强势品牌已经占据的优势地位,如何能够实现迅速的突破?这个时候,以奥克斯、格兰仕为代表的新兴品牌便打出了“以价格为突破口,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产品”旗号,满足了一定层次的消费群体,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而为奥克斯为代表的“价格杀手”新兴企业,围绕在“价格”大做概念文章,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发展步伐,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却被一些正派厂家所批判和指责。
中国人历来尊重传统,“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而在行业发展探索的过程中,无疑围绕在发展为目的,各家抛出不同的市场策略在理论都是可以的,特别针对每一阶段企业发展目标的不同也有针对性拿出来方案未尝不可。
文艺界早在毛泽东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目前奥克斯做的种种行业到底是否合理过早盖棺定论都是不科学的。
无论到时候奥克斯能否能够真正发展、壮大,但其这几年来在空调业的种种做法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借鉴。更多的时候,我们不仅仅看结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是更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就目前而言,奥克斯所做的行业只能局限于企业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当其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后,必须寻找到几个发展平衡点来支撑其发展战略、市场行为,能够及时的进行企业的转型并承受住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在这一点上,笔者有些担心。
有些人并不希望奥克斯能够成功,如果其成功了简直就是不可思议。而在笔者希望奇迹能够出现。
原载:《商家名家》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swjian531@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