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家电厂家制衡国美们的出路

供应商原本就处在水深火热当中,现在日子变得更苦,而生活却还在继续。相信,众多的家电厂家们,都在中国的家电零售业迎来不对称寡头竞争的历史性时刻中,思考着自己未来的出路。

是啊,家电厂家们到底如何才能制衡国美们的霸权呢?以零售商牵制零售商?以前国美、苏宁、永乐三足鼎立尚好牵制,现在变成实力悬殊的两强相争,就难以作为。

不过,新国美针对苏宁的一系列化垄断竞争的高调行为,将可能加快国家相关部门的干预,甚至针对类似上海市场新国美80、苏宁20这样的区域性垄断现象,出台相应的措施——但是,时间和效果,却不值得乐观。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五条路摆在家电厂家们的面前。

其一,做成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做大品牌。

尽管中国的各个家电领域,已经发生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但是除了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的强势之外,还找不到几个能够在各自领域绝多强势的品牌。更多的情况是,众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相差无几,谁稍不留神,就会滑落、降级,要想做成家电品牌中的可口可乐,路途遥远。

其二,做成宝洁这样的企业——做强企业。

几乎每一家家电企业都在开展品牌及产品线的延伸,但是谁也没有形成由多个强势的子品牌组成的品牌群,谁也没有形成由多个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组成的强势产品群。

其三,不甘心在产业链底层做代工就加强技术研发能力以兴企。

中国家电厂家的毛利,因为厂家自身的价格竞争和超级终端的盘剥,原本就仅仅维持在百分之十几的较低水平(或许还应加上原材料上涨及营销管理,营销管理营销管理费用高企对利润的摊薄)。现在,新国美的一支独大及其出于打压苏宁等对手的考虑,以及家电终端在你降我也降的价格跟进上的竞争,家电厂家们面临盈利水平被继续压低的命运。

面对这种局面,不想出局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沦落为国美们的代工车间;二就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速度、加大密度推出利润水平更高的新品。再加上生存压力下价格联盟的可能性,在未来的一年中,这极可能预示着家电厂家们出现集体涨价的势头。

其四,供应商联盟。

在前两点都及技术兴企都做不到的情况下,这本来是一条抗衡超级终端的有效途径,但是家电厂家之间的主旋律,更多的是竞争而不是竞合,大家不同程度的生存及发展压力,窘异的价值观、敏感的竞争地位,决定了家电厂家们目前还很难形成具备足够影响力的联盟。

不过,新国美日渐明显的寡头行为,又开始为供应商联盟增添了新的可能性。不过,现在的供应商联盟不应仅是大家联合起来制衡终端霸权,还应联合起来,如下面般开展渠道合作。

其五,通过自建渠道及渠道多元化,减少对超级终端的依赖,从而提升丧失的市场话语权。

这是我一直倡导的观点。就目前看来,家电厂家们也热衷于自建渠道及渠道的多元化,并将它视为最现实的、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事实上,自建渠道确也寄托了家电厂家们太多的期许——自建渠道,可以减少渠道单一、受制于人的风险;可以增强渠道的控制力;可以发展成第三方渠道,通过销售其他厂家及品牌的产品,让自己的渠道部门向作为独立盈利中心的渠道型企业转变;可以适应渠道扁平化及深度分销的需要。

还可以在超级终端尚未控制三四级市场的时候,通过自建渠道抢滩小城镇及农村市场,夺回自己在一、二线城市所丧失的市场话语权,实现剩余产能、低端产品及庞大库存压力的有效宣泄。

正是在这般对应抗衡超级终端、满足自我竞争需要的背景下,格力、格兰仕、tcl、创维、海儿、春兰……中国的家电厂家们才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之后,开始了第二轮大规模的自营渠道建设。

而格力的阶段性成功,更是给中国的家电厂家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而新零售格局与更被动局面的出现,同样也坚定了部分家电厂家自建渠道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