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华为很多人都不陌生,2007年7月:华为深圳员工张锐自缢身亡,2007年11月:华为长春员工赵柄跳楼身亡,2008年2月:华为成都员工李栋兵跳楼身亡,2008年3月:华为深圳员工张立国跳楼身亡等等引起了全民热议:华为员工频发自杀为哪般?去年到今年也频频报道华为员工过劳死,今年报道的华为万人辞职事件等等。这些事情不禁让我思考华为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企业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华为崇尚的是狼的企业文化,既然是狼必然与凶残,冷酷,团结,,强悍,顽强及若肉强食等名词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想以上的种种事情的发生似乎是狼文化下的必然产物。
第一次听说华为是在2000年的秋天,当时少不更事,随着n多师兄弟一起为毕业后的工作而忙碌着。而生于70后期的一代人注定要开始靠自己的本事谋得饭碗,注定要在那个年代双向选择的大潮下起起落落。双向选择让我和众多的同龄人开始品尝“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社会也第一次向我展示了什么是弱肉强食,什么是现实。就在这样的时候,华为公司来鄂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后来知道那年是华为疯狂扩张的一年,招到的学生有很多在培训考试中被淘汰重新推到社会,这比没进华为的人更加让人感觉到残酷。对于我这个三流大学的二流学生来说,华为这种一流公司在我心里是万万高攀不上的。之所以这样想就是在华为之前很多公司对我的拒绝让我大幅的调低就业期望值。然而结果总是出人意表,与我同去面试的师兄弟共计十余人竟有6人被录取,当然我肯定落选了。面试是多人面对多人,竞争很激烈,问只是平时学习的内容,错在因觉无望而没有进行温习准备,错在面对华为这样的公司的自卑感让我在面试的时候竟然说了脏话而自己尚未察觉。第二波面试的兄弟将我们面试的题目整夜的温习,面试时竟然对答如流。也许是平时功底不深,也许是运气不佳,为什么要第一波去面试呢?总之是落选了。当我十分不甘心的时候,一位室友邀我去另一个华为面试场地碰运气,但是电脑上的面试记录让华为的漂亮行政小姐无情的打破了我的第一次华为梦。
现实就是无情的。
毕业后无奈去了深圳的另一家电子公司,一家让我恨却让我难以忘怀的公司。既来之则安之,到了深圳我一直和在华为工作的同学联系较多,他们优厚的待遇及工作环境让心理产生了较大的落差。我只好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老话安慰自己。
2002年春季,我在深圳的第二个年头,在深圳文化的洗礼下我现实的面对自己。我认真的工作,同公司,同事及朋友周旋着,过着极其平静的生活。然而这个时候华为通过中国人才热线网站向我发出面试通知,我内心深处的情节一下被打开,华为这个我一直向往的公司让我蠢蠢欲动。然而我当时已经和公司签订了三年劳动合同,提前违约将要付相对我来说是巨额的赔偿,所以华为的电话让燃烧的火很快的熄灭了。最后为了证明我自己,我去赴约了华为的面试。结果让我很失望,他们面试只是机械的问一些书本的东西,一些理论的东西,我又一次被打击,自卑之心更深。难道华为真是我难以逾越的一条壕沟?
回到自己的岗位我默默的舔着内心的伤口,我为什么进不了华为?我为什么不如这几个当年同一起跑线的哥们?为什么我不争气?渐渐的我放弃了追求华为,我兢兢业业的做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此后由于我工作认真尽责能力得到提升获得升职又涨薪水,让我感觉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自己的本分,华为慢慢的又变成一个梦想。
2004年夏季,我所在的公司变化巨大,管理层变化很大,公司渐现死相,当然这是后来才得到验证的。我和公司的巨额赔偿劳动合同转眼到期,我也在为我今后的出路做准备。在这个时候华为又一次通过中国人才热线网站向我发出面试通知,我知道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这次如果还是不能进华为,我此生必断绝这个念头。为了这次面试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还背了书。但是这次华为不考书本知识,考得是大公司的品质管理方法,这些管理方法我都做过认真学习过但是我工作的公司属于小规模公司根本不使用这些东西,所以我最终达不到熟练使用的要求。接近三个小时的笔试及俩次面试,最终没有结果,也就是有了结果。我的华为梦彻底破灭,我知道华为渐渐离我远去。
华为对我来说是一个理想,是一个标杆,是一个让我证明自己的练场。但是我失败了,虽然我不再想以进华为来证明我自己,但是没有进华为却成了我走入社会永久的一个阴影。
我的华为同学有的早就从华为出来了,有的还在里面工作。对于华为的好坏我没有资格评价,因为我自始至终没有成为过他们其中的一员。但是做为华为公司本身他的名气,行业地位,销售额,利润足以证明了他成为中国一流民营企业的实力。至于社会对华为的褒贬,对错的确已经模糊不清了。
时隔7年,生活的磨砺让我不再执着,不再执着我的华为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