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卡莉为什么必须离开惠普?

【摘要】 一家杰出的公司,到底应不应该引进外部ceo?如果确实出现ceo断档,一家杰出公司如何引入ceo?

一家杰出的公司,到底应不应该引进外部ceo?如果确实出现ceo断档,一家杰出公司如何引入ceo?

卡莉。菲奥丽莉,这个美国商界女强人,曾因并购康柏完成it业最大并购案的风光女人,还是被董事会逼宫离开了惠普。其时卡莉的任期未满,根本不是最终逼宫,看来,惠普董事会对卡莉失去了耐心。 商业的无情刀怒斩商业冷血人,听起来蛮像古龙的小说,但仅就卡莉与惠普而言,我想还有远不止于此的武侠型解读。应该说,卡莉与惠普董事会之争,是一家杰出公司与外来ceo之争。说白了,一家杰出的公司,到底应不应该引进外部ceo?如果确实出现ceo断档,一家杰出公司如何引入ceo?

亚科卡的罪与罚

说起引进外部ceo,不能忘记的名单上,肯定有亚科卡先生的大名。国内曾经出版过他的传记,宣扬过这位汽车狂人与神人。亚科卡原本供职于福特汽车,因为福特先生的压制,亚科卡大志难酬,于是跳槽去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这次跳槽不仅使克莱斯勒迅速跻身世界三大汽车之列,并超过了福特;亚科卡也借此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商业新偶像。

不过,故事到此远没完。大红大紫的亚科卡成电视明星,报刊主角,曾放出“管理克莱斯勒比管理美国还难”的豪言壮语,并因此要去竞选美国总统。克莱斯勒公司只是亚科卡工作与兴趣的一小部分,ceo经常不在岗位上,克莱斯勒走下坡路也就不足为奇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克莱斯勒费了好大的周折,花了当时的天价,才使这位尊神退位。故事到此也还未、没完,耐不住寂寞,亚科卡先生还与人合谋,恶意收购起克莱斯来。虽然没有成功,但对亲手创造的辉煌竟无丝毫怜爱,也在商界写下了一笔。对克莱斯勒来说,更大的伤害显然还不是那次恶意收购,在商业上这种事是难以避免的,至少在美国是这样。由于亚科卡的执政后期的不理朝政,给克莱斯勒管理上制造了混乱;而他的恶意收购,也使克莱斯勒的弱点大白于商业。后来克莱斯勒被戴姆勒-梅塞德斯并购时固然亚科卡先生早已离开克莱斯勒,但他确实也有难辞其咎处。

用友与盛大:经历过的与正在经历的

用友是国内的著名财务软件公司,盛大是新崛起的网络游戏新贵,两家公司原本不搭界,但在外聘ceo上,两家公司走了同一条路。引进著名职业经理人何经华先生,应该是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先生的一大战略,借助后者的管理经验,帮助用友向管理软件转型,使用友由中国公司向国际公司跨越。应该说这样的想法没有错,好多公司也都有这样的想法。不过,像用友这样已经在中关村滚打摸爬了十几年的公司,没有培养出自己的ceo,本身就是问题;如果考虑到王文京本人40岁不到就做出这样的举措,可能问题要更严重一些。

同样是引用外部ceo,盛大的命运可能还会像用友那样失败。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盛大时间短,外部ceo有可能成为创业员老级人物。当然,外部ceo是否与盛大董事长陈天桥融合是个时间过程,短则四五年,长则七八年。

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家的灯,这是中国的古训。没有想到,在欧美国家发达的商业中却得到了印证。

卡莉事件对欲有作为的中国商业领袖们的启发,我想也就是上面这个结论。绕道,借光,都可以,但在接班人(包括ceo)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既绕不得,也借不得。此外,从发达的欧美商业运营看,第一辈企业家大多在第一线时间较长,而不是企业稍有名气就交班,匆忙将ceo职务交出,往往意味着企业的管理层、营销渠道甚至产品等的过早试错,对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信,有空可以翻翻《基业长青》一书。这本优秀的书中的第8章“自家的经理人”,引述了美国最优秀的公司的案例说明,第一位ceo在位时间都比较长,真正成功的公司从来不把优秀ceo这样的事情交给猎头公司,而是自家悉心培养。

书中也提到,迪斯尼公司曾经有过外聘ceo且成功的经历,但那个外部人,已经做迪斯尼的法律顾问多年,是个比“迪斯尼人还迪斯尼的人”。这个案例,值得所有想引进外部ceo者三思。

除了迪斯尼,引进外部ceo并非没有成功者,ibm引进郭士纳就是一例,此外就是毁誉参半的亚科卡。从目前的统计与报道看,优秀公司引进外部ceo成功的就这这3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