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甲骨文收购仁科十天悬念 oracle的自救战略

尽管美国司法部仍然保留上诉的权利,尽管判决结果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甲骨文总裁拉里·埃利森已经在迫不及待地庆祝胜利了。oracle公共关系官员jennifer glass对本报记者说:“甲骨文公司上上下下对这个判决感到非常高兴”,甲骨文的全球网站也以超大号的字体第一时间将胜诉的消息张贴出来。

如果收购顺利,新的oracle将成为在企业自动化软件市场的最大赢家,这个市场的规模至少有2200亿美元。

而此项收购产生的影响,已远超出软件业整合和并购的范畴。因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此案结果将影响到美国所有产业的反垄断事宜,甚至影响正在观望中的欧盟和加拿大对甲骨文收购仁科案的判决。

收购仁科:oracle的自救战略

时光回溯到2003年5月,仁科公司提出了一项决议,宣布以15亿美元计划收购j.d. edwards公司。

这个消息对拉里·埃利森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那时的企业自动化软件市场,sap,sap,sap,sapsap排名第一,oracle排名第二,仁科和j.d. edwards分别是排名第三和第四,而之前拉里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oracle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的软件公司,不仅仅是在企业信息化领域,还要和微软、ibm在更广阔的市场较量。但如果仁科收购j.d. edwards成功的话,就将排名第二,oracle将排名第三。

仁科的收购的直接结果就是把oracle从排名第二的宝座上赶下来,这对oracle的市场地位产生了巨大挑战。于是,在仁科提出收购edwards后不到一个星期,oracle迅速放出消息,宣布收购仁科。

企业软件领域中最惨烈的一役就此拉开。

对于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拉里·埃利森来说,做出收购决定已不再被理解为张扬个性的冲动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收购,对于甲骨文的战略发展至关重要。

1977年,32岁的拉里·埃利森从别人的论文中得到灵感,开发出数据管理软件,创立甲骨文公司。那时的甲骨文是一个纯数据库管理软件公司,而这几年数据库管理软件逐渐在走下坡路,企业应用管理软件却在快速上升。为此,近几年甲骨文在应用软件开发方面不惜巨资投入,其主要业务收入和利润来源也转移到了应用软件领域。

但这对拉里来说仍然不够,要达到将甲骨文做成世界软件巨头的愿望,那至少要在应用软件领域保住领先优势。

那么,不能超过仁科,就收购仁科。

仁科在应用软件领域,尤其是在财务和人力资源软件领域,占有绝对技术基础和市场份额,甲骨文如果能顺利收购仁科,无论是对其守住应用软件的领导者地位,还是对未来的拓展,都有着质的帮助。

因此,尽管甲骨文的收购计划遭到了美国司法部,康涅狄格、夏威夷和纽约等十个州的涉嫌垄断的联合起诉,而且还要面对欧盟和加拿大司法部的调查,拉里还是铁定收购到底。

收购策略:打死了再救活

在收购时机上,甲骨文让仁科措手不及。在仁科刚宣布收购edwards之后,甲骨文开始宣战,这对仁科来说,正是将全部精力用在收购和收购后的整合与消化之际,却要分出精力来对付甲骨文的狂轰乱炸。这让仁科公司总裁兼ceo克雷格·康威(craig conway)怒气冲天。

conway在1999年入主仁科之后,曾力排众议,进行了仁科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略转型,开发了有专利权的纯网络业务架构模式,这是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的第一例。而在入主仁科之前,conway曾是甲骨文公司负责市场监察、销售和运营的高级副总裁,而当时拉里·埃利森正是他的老板。

conway率领仁科的董事会和股东们奋起抵制,杀手锏是“毒丸计划(poison pill)”进行反收购。这个计划一方面是股票回购,仁科先后斥资近8亿美元,回购被甲骨文恶意收购的股票,另一方面使用一项担保,具体内容是如果公司被甲骨文收购,仁科将向顾客返还5倍的产品金额。这项担保将使得仁科即使被收购之后,甲骨文仍要付出比预期高的代价,同时也借此稳定仁科客户的信心。

在收购方式上,甲骨文选择了溢价收购。从2003年6月正式提出收购至今,甲骨文的报价经过了四次调整,收购总成本从63亿美元到73亿美元,后来又到94亿美元,再到现在的77亿美元。

每一次调整,都不可避免带来了双方股价的波动。在过去的52周,甲骨文的股价是在9.78 —15.51美元之间波动,而仁科的股价则是在15.39— 24.04美元之间波动。甲骨文的第一次开价是16美元时,仁科的股价上涨了23%,甲骨文股价上涨了9%;随后,甲骨文将每股收购价从16美元调整到19.5美元,这次调整,仁科的股价上涨了3%,而甲骨文的股价则轻微下跌;甲骨文的第三次开价是将每股收购价提到26美元,带来了仁科股票的节节攀升,让仁科股东大为动心,但就在此时,甲骨文却称“对仁科前景不看好”,调低收购价,从26美元降到现在的21美元,仁科股价从17.26美元跌到16.92美元;在北加利福尼亚法院做出判决之后,仁科股价涨了17%,甲骨文股票涨了3%。

ibm咨询部的一位专家对记者分析,甲骨文如此三番四次玩味仁科,其实是有考虑的。“一方面,仁科的股价不稳定,让仁科疲于应战,这样就无法专注于市场和研发,对甲骨文抢占市场有利,也便于收购如愿以偿;另一方面,即使收购不成,仁科也被拖得伤痕累累。”这位咨询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是,拉里要把握好这个度,要保证仁科不死,到了甲骨文手上是还可以救活的。”

15个月下来,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仁科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0%,股价顺应下跌15.39美元,跌到了52周来的最低价,甚至低于甲骨文一开始的16美元的开价。雷格·康威称,这个结果主要归咎于甲骨文的恶意收购,以及仁科耗费人力财力的反垄断调查。虽然在随后,随着甲骨文的胜诉,仁科的股价开始回落,到17美元左右,但显然,仁科的股价已经不再控制在自己手中了。

甲骨文抗诉到底

如果甲骨文收购成功,全球应用软件行业不可避免将面临一次洗牌,甲骨文将更有实力和排名第一的德国巨头sap抗衡。

但这种产业调整之中的关键因素,却已经不是掌握在产业玩家手中,关键在于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司。

今年2月,在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之后,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司得出结论,甲骨文的收购,可能会在财务和应用软件领域造成垄断,导致价格上涨对消费者不利。并对甲骨文提起了诉讼,控告其收购仁科软件公司的举动将削弱竞争,并导致软件价格的攀升。

而甲骨文却不愿意就此罢手,进行应诉,由此该案也成为2001年以来,美国高科技行业的第一个对司法部决定进行抗诉的案例。在此之前,美国产业界对于司法部的反垄断裁决,大多数是采取了接纳顺从的态度。

当然,为了应对司法部的起诉,甲骨文不得不“至少多花几亿美元来对付司法部和各州司法部的官司”,对美国的反垄断官司深有接触的旧金山spiegel liao & kagay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kagay对本报记者说,kagay曾经是旧金山地方法院反垄断和贸易庭的委员会成员。

而同样,美国政府也将付出几亿美元的代价来进行调查,判定甲骨文涉嫌垄断的法律条文依据,也将在美国司法史上写下新的一幕。

但上周vaughn r. walker做出的判决,让司法部和仁科诧异不已,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司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北加利福尼亚法院显示了高度的独立性”。

而仁科的媒体关系负责人steve swasey则对记者表示,仁科不愿就此接受采访和发表看法,只给记者转发了一份仁科公司已经发布在公司网站的声明。

作为原告的美国司法部和各州司法部还有10天的上诉时间,最后的命运,仍然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