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麦当劳”在成都某电视台播出一则新广告,因其中含有消费者向商家下跪“求折扣”的镜头,引起了许多成都市民的质疑甚至反感。
对于成都市民的质疑,麦当劳(中国)餐厅食品有限公司市场部一位女士连称这是一场“误会”。按麦当劳方面的解释,这则广告名为《追债篇》,其创意是针对现在许多商家都会打折和做促销,麦当劳了解到顾客天天都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才设计了下跪的细节,目的是让广告显得轻松和幽默,绝对没有诋毁消费者的意思。
其实,不管承认与否,几乎所有的产品广告都含有“自吹自擂”的成份。试想,顾客拉着老板的裤管乞求再多给点优惠期,传递的是怎样一种信息?然而,却有人厚着脸皮非说这就是“轻松幽默”。既然是“轻松幽默”,既然是讨巧,麦当劳为何不“自虐”一番,为什么不是老板拉着顾客的裤管,可怜兮兮地求顾客光顾麦当劳呢?
麦当劳入住中国有14个年头了,如果说它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恐怕没人会相信。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麦当劳在2002年的毒油坑民事件还会让人们记忆犹新。如今,它又以高不可攀的姿态,甚至是施舍者的形象出现,暴露出它骨子里的文化霸权意识。如此“轻松幽默”一把,难怪会令消费者怨声鼎沸。
以麦当劳的形象,“轻松”透着“轻蔑”,“幽默”流于“低俗”,都与跨国公司形象极不相称。难道非要惹起一番争议,让消费者惦记着不太光明正大的阴暗面,这不是自取其辱又是什么?
(《信息时报》2005年6月17日罗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