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剃过头的去蒙牛吧

过去电影里打仗冲锋的时候,说“剃过头的跟我冲”,表示勇敢、不怕死。现在,想去蒙牛的职业经理人,就需要。

文/马上 来自《人力资本》月刊

蒙牛高调招聘“具有国际企业管理背景”的总裁,而且号称“不限男女、不限语言、不限肤色、不限年龄”,“可以不懂中国市场”。牛根生到底意欲何为?

蒙牛要走国际化道路,把市场做到海外去?显然不靠谱。

作为快速消费品的乳业,其特征是原料、生产、市场必须集中于当地,靠品牌影响和销售规模取胜。你不可能想象蒙牛把从内蒙草原上收集来的鲜奶经过一两个月的海运,卖到美国的某个城市去的。以蒙牛的资金实力或者品牌影响力,现在去海外开拓奶源、推广品牌,都还是开玩笑。

蒙牛是感觉到自身的管理急需规范化吗?靠空降个总裁未必能达到期望。

找麦肯锡来做咨询,请国际背景的空降兵--就是财富500强公司“出品”的职业经理人嘛--确实是常规办法。不过,到目前为止,国内企业用到洋咨询的,多半是为了融资圈钱的目的,秀给华尔街看;而外企著名经理人空降民企,基本都没有待过两年--大家都还没忘掉李汉生、吴士宏、何经华、张醒生等人吧。

是牛根生自己按他多次宣称的那样,要退位了?

正值年富力强的老牛想退位,本身就已经令人疑惑,更重要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不愿意从内部培养和提拔呢?很多民企老板都说,创业团队的“掉队”是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之一,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弟兄们,到企业做大后,就统统跟不上了。一个企业如此,两个企业如此,为什么几乎所有民营企业都如此?真的是这帮人过分愚顿、不思进取,还是老大们有什么其他的考虑或者谋划?

如果是像我们见过的很多民企请空降兵所发生的那样,蒙牛请的这位“不懂中国市场”的空降兵来了之后,可能会发生些什么:

第一阶段,董事会特别是老牛肯定会全力支持空降兵,让人家安心并且大刀阔斧地点燃几把火。改革和调整开始,企业全面振荡,高层、中层当中有人光荣退休,有人郁闷离职,有人换到二线。不过,由于空降兵的良好口碑,股价以上涨表示出信心,很多“老人儿”虽然失去现职,但从兑现股票中得到实惠。

第二阶段,看到空降兵的作为风生水起,而老牛在各种场合仍然表示满意、支持,包括一定会说“人家比我强”之类的话,更多中、小空降兵积极要求加盟。此时,蒙牛的干部结构迅速外向化,原有的各种内部人际圈子被彻底破坏,整个中层基本上按照职业化、利益等距的标准重新组建。

第三阶段,由于“不懂中国市场”,空降兵会犯很多错误,包括市场投入不当、业绩回报不够好等等。老牛在表现出一忍再忍三忍之后,终于不得不挥泪请空降兵离开,自己重新掌舵。当然,绝大多数“老人儿”们是不会被再请回来的。

按以往的经验,这位空降兵在蒙牛的职业生涯不会超过两年。

所以,假如我是那位空降兵,在去蒙牛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阶段性使命,把签约奖金、离职补偿、奖励股票(绝对不要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年薪和业绩奖金等等待遇谈得特别清楚,确保能够顺利兑现,并且做好蒙牛之后就退休的准备。

其实,无论蒙牛会不会上演这一幕,空降兵降临之后,总要乱一阵子的,对于伊利的潘刚来说,这是绝佳的机会。建议潘刚包括蒙牛的其他对手,找猎头公司扫描一遍蒙牛现有的实干型人才,趁机挖之,同时去抢夺市场份额。

其实,无论蒙牛会不会上演这一幕,空降兵降临之后,总要乱一阵子的,对于伊利的潘刚来说,这是绝佳的机会。

抽文:

过去电影里打仗冲锋的时候,说“剃过头的跟我冲”,表示勇敢、不怕死。现在,想去蒙牛的职业经理人,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