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以看待创业期google的眼光去评判今天的google,那就是评判者自身有点幼稚了
很多人崇拜google更甚于微软,因为它不止在商业上成功,还赢得人心。微软用垄断力量摧毁对手,而google是一个“不作恶”的公司。它把“通过正当途径赚钱”写进了公司价值观。google页面上不会有跳动的广告,不会为了广告客户的利益而修改搜索算法,它把购买其股票的权利分享给所有人、而不是拿给中介去“分赃”,掌握了大量私人信息、却没有滥用这些信息。
也许google能这样做的信心在于,“不作恶”所形成的用户忠诚度能够带来长期利益,“不作恶”文化有利于激活创新,使技术保持领先。但对美国在线的竞购成功使许多人开始怀疑,google真的能够保持“不作恶”吗?《纽约时报》称,google将在其视频搜索中给予aol的视频内容以优先位置;另外,google还将在其video主页上包含指向aol视频内容的链接,虽然不将这些链接标识为广告,但这些链接很明显地指向广告内容。目前为止,google非常清晰地将广告和非广告内容区分开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但分析人士对《纽约时报》说,google放弃的是市场对它的认识:google不会出售自己的搜索结果。
其实,一家公司能否以异于环境的姿态长期屹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google能取得今天的地位,还是因于搜索技术的领先和在竞价排名模式上的先发优势。但当竞争对手在技术和模式的模仿上迅速拉进距离的时候,google还是否有足够的资本维持其“清者自清”的理念?google创始人写下这个公司价值的几年前,是创新能量主导市场的早期阶段;当产业不断成熟、竞争规则进入到和纵连横和资本较量的阶段,情况就变化了。
做一段假设。如果没有微软的竞争,google完全可以不必向aol做任何妥协;而如果微软继续“哄抬物价”,google能守住“不作恶”的底线吗?如果为了理念而放弃aol,那么google不仅丢掉了来自aol的10%的收入,还给微软一个绝佳的进攻阵地。这就是为守住理念而付出的代价。而当这种代价越来越高,google可能难免迎来崩溃的一天。
1300亿美元市值、95倍市盈率以及所体现的众多膜拜者的寄望,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google沉重包袱。一旦股价下跌将为股民造成极大损失,而为达到投资者预期就必须进行近乎狂野的扩张。今天,google进入了数以百计的新领域,利用其资本和用户优势抢占市场,这成了中小公司的梦魇。在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的圈子里,人人都在为google的每一步惊愕苦闷。在他们眼中,google早已是“大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