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百度23条军规:百度“金手铐”

百度“金手铐”

如果百度仅仅在道德化、情绪化的层面张扬所谓人性化管理,引入自由、个体、尊严等价值体系,那么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认为,百度事实上是在复制某种已经被我们唾弃的乌托邦文化。但百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道德化和情绪化的层面,其管理真正进入了制度层面,这就是真实的期权体系。

百度不是李彦宏一个人建成的。为了构建百度的核心团队,百度“2000期权计划”就这样出炉了。

百度成立之初,李彦宏就引入了硅谷盛行的期权激励计划,为了给当时的员工打气,李彦宏甚至命令“要让前台员工都持有公司股票”。

其实,对于百度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而言,其发展严重依赖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效率的发挥,例如核心技术的开发、赢利模式的拓展、管理效率的提高等。而且,在搜索引擎公司里,员工的价值非常重要。如果百度的核心员工跳槽加入竞市场中留住公司的核心管理人才?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如何对百度创业团队的卓越贡献给予回报?“2000期权计划”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2000期权计划”初期,李彦宏通过一次性授予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期权来进行长期激励。随后,李彦宏开始分期授予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期权。这样通过期权计划,百度的核心管理层和核心员工通过期权能够在未来获得自己的股权。早期百度员工拿到股票的价格,也就是几块钱甚至几毛钱人民币,可后来在美国上市当天最高就冲到150美元。正是由于这样的期权计划,上市之后的百度已经创造了几百个百万富翁,前台接待也成了百万富翁更是成为百度神话中的典型。

通过期权激励,百度形成了一个核心团队。上市后的百度,其董事和执行官共同持股29.5%:ceo李彦宏25.8%、技术副总裁刘建国1.1%,首席财务官王湛生1.1%,首席运营官朱洪波1%,副总裁梁冬0.4%。同时,公司的其他员工持有5.5%的股份。这样,管理层和员工持股也能够形成一种持股文化,形成公司内部的平等和稳定的氛围。当然最重要的是,这能够促使百度管理团队和员工努力工作,为将来期权行权时将“纸上富贵”变成真金白银。

制度设计的重要性在这里显露无疑,并已经成为今天百度的独特优势。从制度层面来观察百度的期权制度,李彦宏无疑是做了一个聪明的安排:

首先,在创业时期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企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降低运营成本。早期进入百度的员工,那时候百度没有钱,就降低工资,职位越高的人降得越多,vp(vice president)这个级别降到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同时,期权就成立弥补降薪的重要手段。这对曾经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危险的百度来说,期权制度无疑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成本。

其次,股票期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方案,不是说给你之后你马上可以兑现。根据百度的规定,员工工作第一年不允许兑现,到过完第一年之后你可以一次性行使1/4,从第二年开始,每一个月都可以行使1/48。除了公司内部制定的四年的期限之外,纳斯达克股市也有规定,任何公司上市之后的半年期权是不能交易的,对百度的员工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即使8月5号你工作满一年了,甚至满4年了,最早也得明年2月5号才能兑现。尽管百度于2005年12月宣布提前解冻300万股普通股,从12月19日开始流通,但这仍然是极小的比例。

这意味着,此前获得期权必须在百度至少工作四年才能彻底兑现。而在员工不断兑现期权的同时,百度会根据员工的业绩表现,对符合条件的员工不断授予期权。为了不断兑现期权,员工就会持续不断地去努力工作。这样,和员工长久利益挂钩的期权,就成了留住员工的“金手铐”。

这就是百度另一个向度的管理特征,百度上市以前,公司内部有较大权利对股票期权进行分配。这无疑对员工具有巨大吸引力。李彦宏认为,造就百度员工成为百万富翁是天经地义的。决定期权的分配因素有两个,一是根据级别的高低,二是进入公司的早晚,因为一开始进入百度的员工所承担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后来的员工。但是,上市后,百度公司内部可自行处理期权的空间变小,期权的奖励效用逐渐演变为一种示范意义,并为张扬个性的人性化管理提供了制度基础。

李彦宏其人

百度与中国其他以标准化为骄傲的企业截然不同。李彦宏解释说,这多半基于他本人的原因。

李彦宏是一个有着太多优点的男人,有英气逼人的外表,有开阔通透的心胸,有儒雅谦逊的谈吐。如果把这些都抛开,至少他还是不折不扣的中国it界的精英,是惟一一个正在与搜索大鳄google相抗衡的中国人。即便把他百度ceo的职位拿开,他仍然是一个做事专一,永不放弃,有足够心理承受能力的优秀男人。

但就是这个志存高远的男人,却差点成了“加利福尼亚农夫”。

1997年,李彦宏凭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进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著名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做高级研究人员,并很快就在信息搜索领域里成为杰出专家。此时,李彦宏拥有华尔街道·琼斯子公司70余万股期权,在硅谷有了豪华别墅和名车。

李彦宏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洋洋得意。他在自家的门前种了一块菜地,每天下班后亲手莳弄。他感到自己已达到了奋斗的最高境界了。然而,他的妻子马东敏却对丈夫有着更高的“要求”。她认为李彦宏在信息技术领域是顶尖专家,应该独立创业。为此,她拔掉了李彦宏种的所有菜,明明白白地告诉李彦宏,她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个“加利福尼亚农夫”。

妻子的话,强烈地刺激了李彦宏。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确有些沉溺于安乐。当时,李彦宏身在美国硅谷,每天看到商战无数,他问自己:再去加入这场商战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可是按照信息经济现在的发展速度,谁又能够负得起不参战的责任呢?他要参战!在美国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已崛起,而他选择了回国创业。

李彦宏是一个“秀才”与“海龟”的结合体。在百度,所有的会议室都以中国的词牌名命名,从“满江红”到“青玉案”,再到“最高楼”,据说,这些名称基本上都出自“秀才”李彦宏。而一直以休闲打扮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李彦宏,顺畅自然且略带调侃的谈吐,却又清晰地表明,他是标准的“海龟”。

在李彦宏身上,中西文化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对此,李彦宏如此解释:“中西方文化对我都有比较大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讲,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后来的发展来说呢,我从大学毕业一直到1999年接触的都是西方的文化,工作的头六年是在美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工作经历,所以从商业操作层面,更多受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而在企业的运营当中,我觉得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跟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制并不矛盾,百度从成立的时候就确立了我们是一家做中文搜索的公司,是一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如果说搜索、互联网,这代表的是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制度,而中文代表着传统文化的话,那么,百度就必须是这两者的结合。”

在李彦宏“法不禁则允许”的氛围下,百度的管理个性得以彰显。百度的员工们都得以随时随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这一原则,恰恰是李彦宏在出国留学之前就已经确立的一个原则:不走康庄大道,我自己喜欢做什么要比别人怎么看我更重要。

点击进入:百度23条军规:[] [] [

以期权及个性为支点

李彦宏的无为而治

百度“金手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