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壳牌华丽的贝壳始终掩不住开口的裂缝

壳牌形象宣传作假的情节和目前的处境,让人不禁联想起去年壳牌虚报油气储量背后所隐藏的内幕,最终所引发的行业地震。华丽夺目的“贝壳”,终究掩饰不住开口的裂缝,我们看到一个惯于演绎“虚假传奇”的壳牌形象神话。一个跨国公司目的在于盯住中国市场,其实完全没有意义出来“作秀”,完全没有必要拿鸟巢、珊瑚来表明你有多环保,合理安置、务实经营才是上选之策。

石油巨头壳牌集团(shell)在中国一向以“可持续发展”示人,他们的广告可以以“豪华”二字形容,不惜血本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然而,当你发现8351名百姓身家性命抵不上一个鸟巢、一片珊瑚,你就会发现壳牌太会作秀了。2005年4月2日的《中国经营报》披露了中海壳牌项目的搬迁移民工作。

壳牌对自己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最津津乐道的是,他们曾经为保护一个鸟巢而为鸟儿动用了庞大的“搬家”计划。

这个温情的故事是这样书写的:项目建设现场在土地平整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灌木丛中有一个鸟巢,鸟儿正在孵蛋。外方专家专门请来鸟类学家,分析鸟蛋何时孵化、雏鸟何时长大飞走,并根据专家意见改变了作业计划,先平整其他部分的场地,近两个月后,才将鸟巢搬走……

另一个故事也颇感人:2003年2月,中海壳牌在进行海底生态本底调查时发现,一些健康生长的珊瑚可能受到海上施工的影响。于是,从2003年5月到6月,中海壳牌将海上作业区域附近的面积为400平方米的珊瑚,移植到6~10公里以外的海域。中海壳牌为此花费了80万元人民币。此后,他们还对移植后的珊瑚进行定期监测,证明其存活率为95%……

壳牌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中国的一个巨大无比的项目:中海壳牌石化项目。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正是因为这个项目,一共动用搬迁了大亚湾周边的8351名村民。

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同样与鸟儿、珊瑚生存在这里的8351名百姓无法享受到鸟巢、珊瑚“搬家”这样悉心的照顾。8351名搬迁村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生计困难,许多家庭儿童因此辍学。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壳牌的“作秀”程度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

2004年10月底,壳牌方面邀请17家国内主流媒体到南海项目采访。事罢,2004年11月17日晚上,在国内某知名电视台2频道的知名经济节目播出,这个经济节目时长半个小时。国内南方某知名杂志,专门为此写了一篇长文,“歌颂”壳牌在中国的环保试验。

壳牌在自己有关这个项目搬迁补偿报道的声明中说,“壳牌或中海壳牌无权参与该问题的解决”。壳牌方面口口声声称“同当地政府有协议,所有工作以及所需费用均由当地政府负责”。早就听说,壳牌公司在中国投资能源项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经济回报;社会影响;环境问题。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在国际上以社会责任感著称的跨国公司,一直苦心经营“社会责任”形象的壳牌为何无权过问,难道8351名百姓的身家性命真的就抵不上一个鸟巢、一片珊瑚?

通过劳务公司为自己美化宣传,壳牌方面和当地政府屏蔽了其他多数村民的意见,指定受采访人(仅有的两名在中海壳牌上班的村民之一),已引起当地村民的强烈不满。据悉,采访的当时,地方政府几乎所有主要官员都在现场,并有数十名警察。最后,由公关公司人员出来假装电视台接待村民。如果知道了这一切,你也就看出中国的电视节目有多假。

据称,所有这一切是由壳牌中国有限公司方面邀请安排的。所邀请的17家媒体,或多或少地对壳牌的形象作了美化宣传。值得注意的,这个时长半个小时的经济节目的网站上,我们目前已经找不到有关这一期节目的文字内容。

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壳牌与当地地方政府作秀的同时,合资公司的另一方中海油哪里去了?中海壳牌的官方网站上说,合营公司外方是壳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它是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成员之一,占50%的股份;中方投资者为中海石油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占50%的股份,该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持股90%)与广东投资开发公司(持股10%)的合资企业。

在合资公司中,中海壳牌董事长罗汉先生由中方派出,公司总经理蓝仲凯先生则是由壳牌方面派出。然而,置近万村民生计安危于不顾,在壳牌这场声势浩大的“作秀”表演中,却始终没有发现中海油的背影。目前尚不得而知,壳牌单方面“作秀”表演,是中海油不知道此事,还是故意听之任之?

一个跨国公司目的在于盯住中国市场,其实完全没有意义出来“作秀”,完全没有必要拿鸟巢、珊瑚来表明你有多环保,合理安置、务实经营才是上选之策。如果“失地农民”生计困难,儿童因此辍学,并不是像壳牌所宣传的那样,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不再为生计奔波,还真有必要调查这起新闻事件。

壳牌形象宣传作假的情节和目前的处境,让人不禁联想起去年壳牌虚报油气储量背后所隐藏的内幕,最终所引发的行业地震。在美国调查壳牌虚报油气储量的当头,出现这样“作秀”的事,壳牌还真值得很好的反思了。华丽夺目的“贝壳”,终究掩饰不住开口的裂缝,我们看到一个惯于演绎“虚假传奇”的壳牌形象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