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黑龙江石化"土招"制胜erp (2)

客观上讲,李勇所言的早期信息化管理,并不具备实际意义。从1994年开始,黑石化就上了一套mrpⅱ系统,由于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概念相对还比较模糊,建立的系统并没有得到具体的应用。而在1997年之后,黑石化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一次性投入巨资,而是一步步地进行小规模的投入,当能够对企业的生产与流程有效果之后,才会再做进一步的投资。"

这种思维模式带来了实际效果,在稳定生产得到充分保障之外,生产效率也进一步提高。"最大的好处就是实时地将生产数据记录下来,为生产决策人员提供充足的分析资料。"李勇认为,系统建设上所投的高额资金,换回的效益非常明显,也得到了整个企业的认同。就目前的系统而言,不仅系统平稳,而且降低了操作门槛,"做到了以前常规控制表盘难以做到的事情,提供了多层画面,例如生产画面、报警画面、历史记录画面,以及趋势画面等。"

作为主管技术的副总工程师,李勇将这些系统归结到"信息化"的名下。而事实上,从1994年到2001年初,黑石化所有的投入,大部分还只在工业自动化的范畴,信息化也只是某个部门的孤岛局域网建设。而浪潮通软erp项目的加入,才使黑石化真正踏上了"信息化"的快车。也许黑石化并没有意识到,长达7年的自动化之路,已经为其erp项目的实施打下了一个夯实的基础。

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