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12日凌晨2点多,户外温度已经降低到摄氏零下20多度,正是黑龙江冬季里最冷的时刻。黑龙江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黑石化)的机房中还灯火辉煌,工作人员正在一遍又一遍地操作着,对信息化系统的各项功能做最后的测试。
作为黑石化的副总工程师,也是信息化项目的负责人,李勇虽然已经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了如指掌,但终究还是有些压力,连续几天的睡眠不足,已使他的眼睛布满血丝。"明天专家组要来,一切都必须正常工作。"李勇叮嘱张建勇。张是黑石化计算机中心主任,也是李勇手下的干将。
1月12日上午,"黑石化erp应用成果汇报会"在大庆市进行,尽管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已经毫无问题,但在面对众多的专家时,李勇仍然稍显紧张。他心里有数,黑石化的erp系统,现在还只是一个半圆,有很多的功能还没有。也正因为如此,在考虑再三之后,李勇没有用"erp项目验收会"这个名称,而采用了"erp应用成果汇报会"。
"要知道,这个项目在软件方面的总投资才70多万元,1年零20天的时间,要不是我们的人员天天起早贪黑地干,现在连汇报会都不敢开。"李勇说起这个系统还是很自豪的。从2001年12月22日签署合同到2003年成果应用汇报会召开,李勇深知这"1年零20天"的不易,在使上"哄、骗、压"3大"土招"后,终于做到了"速度与质量两者都不可缺"。
7年的准备
用常规方式划分,每年给省里上缴超过10亿元的黑石化,已然是名副其实的大公司。而在黑石化员工眼里则显得更为客观一些,"我们企业太小,不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每年上缴的资金又压得我们很重。"黑石化的一位司机师傅这样告诉记者公司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黑石化过去是以石油炼制为主的企业,虽然是省市重点企业,但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产量、效益都和其他大型石化企业相差甚远。能够走到今天,并且活得还不错,在于有我们的'经济型化工'。"李勇告诉记者,在过去的10年中,黑石化陆续上了一批经济型化工项目,比如年产量1万吨的酚类产品生产线(国内最大的酚生产线)、甲醚酮生产线等,这些项目成为黑石化得以继续发展的重要保障。